蔡振家觀點:木暮的三分球─從腦科學看御宅族文化與戲曲

2023-04-05 05:50

? 人氣

(4) 劇中人在危急時刻轉入內省狀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前所述,這種轉折可能反映著劇中人的大腦從執行控制網路主導的狀態,切換至預設模式網路主導的狀態。過去的研究顯示,人們在進行內省與回憶時,預設模式網路中的後頂葉皮質、後扣帶迴皮質、顳頂葉交界區、海馬、內側前額葉的活性與功能連結,會暫時增加(link)。

(5) 觀眾的扮演入戲與創造

戲曲觀眾跟動漫迷有個共同的特質,他們不滿足於單純的被動欣賞,而希望親身扮演劇中角色。戲曲觀眾的「票戲」跟動漫迷的cosplay有點類似,都是將自我投射到角色鮮明的虛擬社交世界之中,形成自我的某種延伸。

綜合以上各點可知,戲曲之戲迷文化與青少年御宅族文化,可能有著類似的本質,這些文化都藉由預設模式網路的想像與意義解釋功能,追尋一個具有美感的虛擬世界。人們在參與這些文化時,可能會進入由預設模式網路主導的心理狀態,進行內省、創造、情境模擬……等。這種文化可以讓人暫時從現實中抽身而出,在想像世界裡面增強自我肯定和自我認同,從而減輕現實生活帶來的壓力和焦慮。不管是美少女戰士的變身、木暮的三分球回憶橋段,或是戲曲中的抒情唱段,都是人們在面對重大挑戰時,為自己建立信心和勇氣的方式;在欣賞這些段落時,觀眾或許可以藉此瞭解自己在現實中面臨的困境,並重新確認自己的價值觀。一位諮商心理師在談到青少年次文化時指出,「迷妹在追星的過程,其實正是追逐自我實踐的淬煉之路」(link)。

值得注意的是,預設模式網路的功能異常,會導致一些精神健康問題,包括抑鬱症、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適度的御宅」或許可以強化預設模式網路各個腦區之間的連結,從而在變動的環境中維持穩定的自我,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率,但是若過度沉迷其中,則會有負面影響。如何拿捏「宅」的分寸與「抒情自我」的反芻式回憶,以發揮其正面功效,還有待深入研究。

[1] 高友工(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 李衣雲(2012)《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臺北:稻鄉。

[3] 蔡振家(2023)〈試論中國抒情傳統與腦中「預設模式網路」的關係〉,《中山人文學報》第54期,頁91-120。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