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美貨發起請願:《從苦力貿易到排華》選摘(2)

2023-03-26 05:10

? 人氣

但拒買運動對政治的影響,超乎此運動所欲立即達成的目的。此運動表明中國即將迎來現代城市政治和抗議活動,即將有蓬勃的印刷出版文化和多元的社會組成,從傾心改革的商人和文人到中產階級,包括婦女會、學生、知識分子,多種群體構成多元的社會。此運動的流行語「公利」和「公益」體現了新興中國民族主義的精神。渴求國家主權的民心,把矛頭對準美國排華法和美國貨,但很容易就調轉矛頭指向清廷,終而促成一九一一年清朝遭革命推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上,拒買運動的確對美國商界有短期衝擊。從美國進口的總值,由一九○五年的七千七百萬兩降為一九○六年四千四百四十萬兩,少了三千五百二十萬兩(四千四百萬美元)。美國經濟學家雷麥,在其研究此拒買運動的專著中,認為進口值的減少不能完全歸因於拒買,但推斷,在上海、廣州和其他一些城市,某些產品的確受到不利影響。美國領事館官員一九○五年指出,拒買運動嚴重打亂上海境內貿易,並描述了棉布匹方面的「嚴重虧損」和「生意完全停滯」。未賣掉的煤油,積存於上海、廣州、廈門;兩萬袋麵粉賣不出去,成堆擺在香港倉庫裡。在香港,美國領事報告,美國貨只有外國人買或轉運到法屬印度支那。憑藉事後之明,我們能看出這些影響具體且短暫;美中貿易量和貿易額繼續成長,尤以一九一三年後為然。但美國出口商和外交官當時很擔心美國貿易業可能蒙受的長遠傷害。

反美貨運動預示了要求以國內製造、使用國貨來表達反帝、愛國精神的「國貨運動」。一九○八、一九一五、一九一九年中國人為了國家受辱、喪失領土而發起的拒買日貨運動,使日本損失甚巨,日本因此告訴國際聯盟的李頓委員會(Lytton Commission),拒買運動繼續下去,會「使所有外國在中國的經濟活動很難進行,甚至進行不下去。」事實上,一九二○年代期間中國人繼續拒買日貨,拒絕與日本人商業往來,並在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二年為抗議日本入侵中國東北而發起的大規模拒買運動中達到最高潮。那是中國人對外國強權施行經濟抵制最成功的一次,但由於接下來的戰爭,此一成就相形失色。

*作者艾明如是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的龍家(Lung Family)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也是種族與民族性研究中心的共同執行長。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從苦力貿易到排華:淘金熱潮華人移工的奮鬥與全球政治》(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