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偉專文:超越「苦力」迷思的華人移民史

2023-03-24 05:10

? 人氣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發現在研究十九世紀海外華人與金礦開採議題的實證基礎上,本書巧妙地涉及到歷史記憶、移民人口、國族認同等各項議題,並提出兼具實證性以及思辨力的歷史解釋。此書的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從歷史縱深剖析乃至解構美國華人作為「苦力」的文化刻板印象,並指出種族主義者如何操弄「苦力」形象來建構其排華論述。此外,作者又進一步將華人問題放置在十九世紀後期西方資本帝國主導下的金本位國際金融體制脈絡中,不僅顛覆當代社會對早期美國華人移民的文化偏見,在處理歷史議題上更是貫穿文化、政治乃至經濟等不同領域,富有學術原創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苦力貿易到排華》一書的寫作特點,在相當程度上也體現出近年美國史學界的學術趨向,尤其是對族群議題以及全球史的關注。如二○二二年與本書並列班克羅夫特獎的另一本得獎著作,為非裔美國史學者米亞.貝(Mia Bay)的《旅行的黑人:種族和抵抗的故事》(Traveling Black: A Story of Race and Resistance),該書主要通過批判性地探討吉姆.克勞法種族隔離的旅行限制,進而探討非裔美國人的主體能動性,與本書就排華法案的研究可相互參照。

另一方面,近年來不少美國史出身的研究者亦積極關注全球史,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美國史的全球化轉向。如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的《棉花帝國:一部全球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便是其中的代表傑作,其寫作基礎以美國棉業與南北戰爭為核心,卻並不侷限於傳統國別史意義上的美國史,而是從全球史的角度將視野擴展到棉花的國際流通與近代世界之形成。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考。

綜前所論,作為一部兼具歷史與現實意義的學術著作,《從苦力貿易到排華》體現近年美國史研究的重大關懷,亦即在關注族群問題的同時,也留心全球史的視野。與此同時,艾明如在歷史敘事上擅長以翻轉視角,引領讀者跳脫出二元對立的慣性思考。除了顛覆將華人移民視為底層苦力的刻板印象外,《從苦力貿易到排華》亦突破傳統上對於帝國核心(metropole)以及邊陲(periphery)的二元思考,通過全球史視野將移民放置在近代國際網絡形塑下的思考,從而點出海外華人在清、英、美各帝國間所扮演之關鍵角色。延續以上關於族群史、全球史乃至翻轉史觀的討論,這些議題對於臺灣以及華文世界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與人文啟示?值得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持續進行獨立思考。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本文選自《從苦力貿易到排華:淘金熱潮華人移工的奮鬥與全球政治》推薦序(艾明如著/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