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難民危機?為何我們應該在乎?《救援》選摘(1)

2018-08-23 05:10

? 人氣

敘利亞難民危機一直未被視為歐洲議題,直到為時已晚。在美國,對移民改革的意見不一致和處理無證移民的問題,激起了群眾對難民與移民者的猛烈抨擊。(資料照,AP)

敘利亞難民危機一直未被視為歐洲議題,直到為時已晚。在美國,對移民改革的意見不一致和處理無證移民的問題,激起了群眾對難民與移民者的猛烈抨擊。(資料照,AP)

難民議題的挑戰

對今日世界而言,因衝突或迫害而不得不離開家園的人口持續暴增,絕對是深具挑戰性的議題。但策略上的挑戰不僅僅關於人口規模,更關於本質。然而國際社會未能跟上新現實的腳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難民中,有半數的學齡兒童未能上學,絕大多數的難民處於貧困之中。世界上半數非安全性的墮胎行為,發生在戰爭或流離失所的情況下。在需求與支援間的落差,日益嚴重。

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這些生命正因為虐待與忽視,而面臨毀滅。儘管人道救援需求是政治危機下的產物,但無法被滿足的人道需求也可能成為政治動盪的導火線。換言之,因果關係是雙向的,失敗的政治會導致人道援助的需求,而缺乏或無效率的人道救援行動也會誘發政治不安定。

歐洲過去幾年的政治情況,就是最佳見證。敘利亞難民危機一直未被視為歐洲議題,直到為時已晚。在美國,對移民改革的意見不一致和處理無證移民的問題,激起了群眾對難民與移民者的猛烈抨擊。

從過去的歷史中我們學到,提起難民議題,政治與政策是密不可分。例如,形塑鼓舞人心的進步並反映國家與國際間的情緒。領袖精神更是重要,舉例來說,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遺孀愛蓮娜.羅斯福,在一九四八年通過的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一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份宣言也包括了受迫害者有「尋求並享有」庇護的權利。

「必須如此」的基本人性價值

在我兒時聽到的家族故事中,其中一個伴隨我,成為我人生的挑戰與啟發。因為那讓我反思在同樣的情況下我會如何做,因此被我視為挑戰;而故事中蘊藏的人性最美光輝,讓我深受啟發。

一九四二年,住在布魯塞爾的祖母,和女兒收到來自占領軍德軍的召集,要求她們登記,地點就在當時最大的火車站。我的祖母立刻察覺事情不太對勁,她理所當然害怕會被送到集中營。

於是,祖母收拾了行囊,帶著女兒(我的姑姑)逃往布魯塞爾南邊的一座她曾度假過的小鎮。抵達小鎮後,她懇求當地一位天主教農民莫瑞斯(Maurice)先生收留她們。在餘後的戰爭日子裡,莫瑞斯先生就這樣和家人冒著極高的生命安危,藏匿這些陌生人。一旦這件事被揭穿,他可能會當場被射殺——尤其是到戰爭尾聲時,他們村莊裡還另外藏了十七名猶太人。

青少年時期的我,拜託姑姑帶我去找莫瑞斯先生。我們談著家庭、回憶和希望。但有一件事,我非常想知道。我很怕自己的提問過於天真、甚至有些不禮貌,但我還是很想知道:為什麼他會這麼做?為什麼他願意拿自己的家庭來冒這個險?他的答案成為我這輩子的力量。「On doit(必須如此),」他說。必須如此。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他人格中的一部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