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因應臺灣高教少子化危機,公私立大學應同步減招

2023-02-13 05:50

? 人氣

政府在教育上本應維持公正與公平,讓全國適齡青少年人口都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不僅要在教育經費與資源的分配上打破城鄉差距,也應該在公私立大學之間維持起碼的公平。除了私立大學生應享有公平的受教權外,私立大學教師的工作權也應該受到平等的重視。所以每年大學入學新生的名額,也應該視為一種稀有的教育資源,由政府介入作公正而公平的分配。可是令人更加失望的是,政府不但不讓公私立大學同步減招,反而反其道而行。據報載,行政院於108年推出「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其中擴增培育資通訊數位人才3大途徑當中,明定109至119學年,每年外加資通訊系所招生名額10%。112學年度大學的考招情況,國立大學資通訊及資安外加名額1,114人,比111學年度的1,004人增加110人。可是目前為因應高教公共化以及產業發展潮流擴大資通訊人才,政府讓公立乃至頂尖大學以外加名額方式、逐年增加其招生名額。因此,公立大學招生名額不減反增,更讓私立大學招生的困窘情況雪上加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公立大學為維持更佳教學品質,每年應適度減招

為了私校的生存,也為了公立大學自身的好處,無論公私立大學都能依照每年大學新生招生名額短缺的名額,平均減招。譬如,參考上圖,111-112年度大一新生將減少4,890人。這短少的生額不應全由私校來承擔其壓力,而應由教育部根據今年與明年估算短少的缺額,從核定的招生員額中平均由公私立大學已比率來減招。譬如:112年度大學新生總數預估為189,084人,公立大學111年度招生占比35% 計,短少的4,890人,較去年短少比率為2.5%,公立大學應減招1,712人。如某一所公立大學原本預定招生名額是4,200人,依短少比率2.5% 計,該校實際分配的招生名額應減少105人,則實際應核定招生名額為4,095人。

我們這樣主張,不僅可以幫助舒緩私校退場的時間,也有助於公立大學提高教學品質、優化每班師生比數字,更可以平均降低公立大學教師花在輔導學生上面的負擔與壓力。前段班的國立大學實不應收取太多大學部學生,而應招收真正有學術潛力與興趣的學生,釋出那些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讓私立大學也有招到生源的空間。另外,即使政府政策要扶植資通訊數位產業,而要增加相關資訊科技的學生,不宜以外加的方式增加,而應依各校總量管制的原則,在全校各院系中自行調配,但不違背上述擬議的平均削減的公式。另外,國立大學近二十年來,為配合政策本科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但資源的分配卻沒有顯著成長。再者,國立大學擴招,私立大學收不到學生,讓很多優秀的私立大學教授無法一展長才,人力無法善用,這是國家莫大的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