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需考量歷史正義

2023-01-23 06:00

? 人氣

以此次訴訟的主角美國亞裔族群的歷史為例,美國亞裔大學生人數從1960年的16,000人增加到1980年的250,000人,是屬於美國實踐少數族群的教育模範。即亞裔美國人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靠自己的力量進入大學,也要真正理解亞裔美國人社區的兩極分化階級,其構成對於理解社會不平等議題至關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美國移民政策的歷史轉變,促成了亞裔美國上層階級數量的膨脹,他們大量湧向私立預科學校,並高度關注和爭取精英大學的錄取。從2017年可見,30.7%的25歲及以上亞裔美國人獲得了學士學位,而黑人和西班牙裔人口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5.3%和12.2%。而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院的調查顯示,在總分為2400分的學術能力測試中,亞裔學生必須比白人學生多考140分、比拉美裔學生多考270分、比非裔學生多考450分,才能得到相同的錄取待遇。從上研究數據可知亞裔學生現實中所面對的教育不公平。

目前美國亞裔學生和家長可能過度關注個人SAT分數和平均績點,做為是否值得被大學名校錄取的既定標準。但是,平權行動法案的政策目標為解決日益惡化的美國社會不平等現象。這些不平等現象,正是要考量歷史正義因素,這需回顧幾個世紀以來的種族主義,所以平權行動的目標始終是少數和弱勢的黑人、拉丁裔、亞裔社區學生最需要的,而不是那些已掌握社會優勢的富有精英階級;所以歷史正義的因素在此次平權行動法案的爭議上,不可被忽視;所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博林格(Lee C. Bollinger)和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史東(Geoffrey R. Stone)也關注到歷史正義因素,同樣認為平權行動法案必須繼續下去,因為至今美國黑人三個世紀以來,所經歷的歧視對待並沒有被消除。

三、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必須考量歷史正義

在現今台灣原住民升學保障政策上,有其法源基礎,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國家並應依民族意願,對原住民族教育文化……予以保障扶助並使其發展」。本是強調國家需運用教育政策扶助原住民族,保障其向上流動之機會,定訂相關升學方案,使教育機會均等,以彌補不足。政府非常重視原住民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然而在進步跡象卻不甚明顯。現行的台灣原住民學生外加保障名額,與族語認證檢測的政策制度,反而形成原住民學生的學習困境。諸如加分政策造成反向歧視,一般學生會對原住民族語認證得以加分這點感到非常不滿,批評嘲諷原住民學生不需認真,只需要一張族語認證就可超越多數學生的努力,也出現學生為了取得加分資格,而更改姓氏成為原住民等弊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