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仕淵專文:坐南朝海─南台灣的美食記憶

2023-01-14 05:10

? 人氣

阿霞飯店廚房的歷練,最需拿捏火候的,無非就是南煎肝與炒鱔魚,幾秒的差距,就決定了炒鱔魚的成敗,我曾經仔細觀察他如何炒鱔魚,那些該備的菜腳,都要用上一、二十分細切,然後,火爐點起,蓄積的能量齊備,用料一起下鍋,阿潔師用身體的力量推動大鍋,右手的鏟子讓材料翻騰,這場決鬥只用了一、二十秒的時間,這才能用猛烈的鑊氣,保留了鱔魚的脆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知味的紅蟳米糕該用浮誇來形容。飽滿蟹膏的紅蟳,幾乎覆滿盤面,糯米飯幾乎隱身了。阿潔師選用本港新鮮生猛紅蟳,對於米糕則用細緻呵護的手工攪拌入味,不用機械取代,米粒完整滋味浸入,搭配蟹黃飽滿的螃蟹,演繹了另一種風貌的滿城盡卸黃金甲。入味勻稱的米飯,秋天肥美的螃蟹,生活在臺南,這就是幸福的加總。

知味的炒米粉,總在酒酣耳熱時上場,如同日本人總在酒後來一碗拉麵,炒米粉看似簡單,光是要做到乾香入味就不簡單,浸潤與乾炒平衡得宜,我吃了幾次從來不是問題。感受到尋常菜色但有著更勝一籌的細緻,更讓人知曉阿潔師口中,台菜就是要讓人不計一切代價滿足的企圖。

知味的炒米粉。(允晨文化提供)
知味的炒米粉。(允晨文化提供)

知味的故事,沒有復仇的情節,阿潔師感恩阿霞的栽培,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法,聯繫廚師—味道—食客之間的美味關係,過於隆重、過於貪食、過於飽漲,其實就是獨孤求敗所佈下的圈套,來過知味的客人,都是臣服於阿潔師的手下敗將。只是,我甘願。

女人撐起的豬腳—屏東熊家與林家萬巒豬腳

往恆春半島的路上,經常有人往山的方向拐進去,來到萬巒吃豬腳。萬巒豬腳街的密度驚人,短短一條街,容納數家豬腳店,競業關係明顯存在。特別是豬腳就長那樣,各家大同小異,店東更不吝於說出醬油品牌、滷料配方與豬腳來源,因為取勝關鍵,大概跟各自的服務形式、品牌經營等因素有關。而早期則跟攬客方式有關。

大約三十幾年前,我跟著大人在豬腳街上走動,滿滿人潮,每間店的外面都是攬客的店員,我後來才知道他們攬客的經常用語,大約都是「在地人推薦的」、「這家才是真的,後面是假的」這類的語言。真跟假,是個一翻兩瞪眼的語言,也是個嚴肅的指控。

然後,稍不注意,一個家庭的一小條人龍,有時就被不同店家的伙計各自拉住。我就有被帶往另外一店,而家中親戚則已經到了另外一家的經驗。因此,訪談中指出,過去常為了店員攬客而產生店家間的糾紛。

萬巒豬腳街的密度驚人,短短一條街,容納數家豬腳店。(允晨文化提供)
萬巒豬腳街的密度驚人,短短一條街,容納數家豬腳店。(允晨文化提供)

不過,那些經營者私底下多半往來和氣,彼此經常互通有無,醬油、豆腐與白飯都可以借來借去。所以說,要戰也要和,老闆與員工的人設各自不同。

萬巒村的最有規模的就業需求,是幾間豬腳店的人力,合計起來起碼超過兩百人,關係到兩百個家庭的生計。這些員工的來源,除了有明顯的地緣關係,有的也跟親屬網絡有關,因此年輕的老闆如何驅動從小看她長大的阿姨,而看似強勢的老闆娘,也得用委婉的口氣,驅動哪位被稱為什麼哥的資深員工。熊家豬腳的老闆娘,外號小辣椒,如此便可知熊家如何在十幾年前,就看準了萬巒豬腳必要插旗南下墾丁往來處展店,很有眼光的一步棋,又或者跟本土劇電視台合作,進行以娘家為名的產品開發,也全出自小辣椒之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