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觀點:抗疫、批評與決策 —再談「民主與科學」

2023-01-04 07:00

? 人氣

最近華爾街日報刊登過一篇記者花費數月從各種相關人士收集的咨詢所寫的就克裡姆林宮如何處理侵烏戰爭決策的報導,其中提及普金二十年的專斷威權統治,在其周圍已形成一種阿諛奉承、自我保護不講實話的氛圍,一個極小的小圈圈,「不能讓『爸爸』不高興」 ( 「爸爸」是那個圈子裡代指普金的稱呼,讓人想起中文中的流行語「大大」)是一個重要的不成文的規則,例如,每天七點呈報給普金的國安及戰況信息報告最終都要經過普金的密友,國家安全委員負責人帕特魯舍夫的檢視,對信息的消減折增處理,目的是讓信息顯得恰到好處,擴大成就,低估損失,以不太遠離「爸爸「的期望,不讓其煩惱生氣……如此,俄國如何能不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半個月前,看到法國Lci 有線電視台播放的一個哲連斯基長採訪,其中記者曾問及與普金有過一次會面的哲連斯基對普金的印象。哲連斯基說了幾句讓筆者印象深刻的話:他說,他覺得普金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不比他人有什麼更了不起的地方,是權力系統讓他顯得與眾不同。另外,普金缺乏與他佔據的地位該有的知識與文化素養……。言外之意這是導致他後來做出對歷史的錯誤認識與判斷,做出錯誤決策的原因。顯然這些都不獨存在於俄國一國,它幾乎是所有專斷國家都是常見的現象。

提及五十年代末造成大災難的那三年,對中國當代歷史稍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那並不是終結。在中共這類體制下,偉大領袖是不會也不能認錯的,因為那將有損其權威,危及其權力地位。因此,在暫時地退卻以緩和黨內外對其的憤怒與不滿後,毛為了報復他人對其進行的批評,為鞏固其權力,最終伺機發動了長達十年的一場中共自己也曾定義為「浩劫」的大災難文革。那麼,在面對三年防疫造成的災難與巨大損失,天怒人怨之後,習近平也會做出的某些調整,暫時的退卻,那是符合政治邏輯的,現在已經觀察到某些跡象。不過之後,他會不會像毛那樣為鞏固自己的權力,再引發什麼讓中國人付出更大代價的災難呢?這個問題只能由未來的歷史來回答,但有一點又是確定的,它的答案也將取決於當下及今後一段中國黨內外的精英階層以及中國的普通人的反應。

民主與科學,這「五四」時代提出的理想已經整整在中國有百年歷史了,在疫情在中國肆虐的當下,面對權力的傲慢與專斷,面對抗疫所暴露的種種認知與實踐上各種荒誕不經的現象,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應該還是要想到,兩者依舊是缺一不可需要在中國努力達成的目標。

*作者為長期觀察中國問題的政治學者,法國賽爾奇-巴黎大學教授,Agora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歷史與未來」網站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