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駿觀點:智利政變50周年歷史教訓

2023-01-02 07:00

? 人氣

2022年5月博裡奇當選《時代》週刊百大人物(TIME 100),諾貝爾經濟學家史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其推薦短文中指出「博裡奇贏得初選時承諾『假如智利是新自由主義的出生地,也將是它的墳墓』,[該承諾]已成為全球那些尋求過去五十年來右派經濟政策替代方案的口號。…他正再次把智利打造成全球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實驗室。」 同年9月4日憲草公投遭61.87%選民拒絕未通過,博裡奇的實驗室能否製造出新的政經產品值得後續觀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教訓

綜觀智利政變50年來的變遷,概可歸納三個面向的歷史教訓如下。就經濟面看,威權領導人能否大膽啟用人才是改革的關鍵。1950年代穩定台灣經濟的關鍵人物尹仲容曾謂,「在落後國家,優秀人才大都集中於政府機構,政府是對於落後狀態的最先覺醒者,是對於新事物新觀念的最先接受者。」當年受重用的人才如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等都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人才的定義當與時俱進,以中國為例,為因應對美競爭白熱化的趨勢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表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因此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具有技術專長的官員有81名,佔比近40%。

就政治面看,執行轉型正義過程中能否取得法律與政治平衡與國際強權的立場高度相關,如美國「哥倫比亞計畫」造成該國軍民的連帶傷亡,很難會有公正的責任追究。從社會面看,智利重新成立的「制憲委員會」結構如仍無法反映國內各黨派利益恐將淪為一場民粹式「平庸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

2022年11月22日逝世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中國思想史大師林毓生認為,「台灣政客輕率地利用所謂台灣的國族主義使憲政民主形式的建立、擴張與運作變成違反憲政民主的拉美式民粹主義的民主。」 智利當前的困境值得台灣朝野持續關注。

*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拉丁美洲研究碩士,美國克萊蒙研究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政治學博士,現任智利國家政治及戰略研究學院(ANEPE)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