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預算大幅擴增,如何影響中日關係與亞太軍備競爭

2022-12-29 11:00

? 人氣

2022年底,安倍一手拔擢的岸田文雄,終於將其緩步策劃的的「反擊」戰略,寫入日本防衛政策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此,松田康博認為,對日本來說,此次修改安保政策表示東京終於能擁有「反擊敵方領土的能力」。這包含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長程巡弋飛彈,還能擁有高速滑翔飛彈和極音速飛彈。「引進這些反擊用飛彈,主要是為了防禦各種瞄凖日本的飛彈以及離島防衛。」

長尾賢亦強調,日本開始擁有反擊(counter strike)的防衛能力,是此次文件出台後最重要的特點。

他告訴BBC,這是因為澳洲、印度、台灣、越南、菲律賓和韓國也採取了類似軍事部署。 他又說,根據AUKUS協議,澳大利亞將擁有配備遠程巡弋飛彈的核潛艇。而印度也在印中邊境地區部署了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飛彈,德里甚至測試了帶有高超音速飛彈彈頭的飛彈(HSTDV 等)。

長尾賢補充說,若美、日、澳 、印四國都具備了遠程打擊能力,其聯合防衛能力可以在抵禦中國上開闢多條戰線。譬如若中國在邊境上與印度有所交鋒,那麼,在太平洋另一側,北京就還需要花上一定的預算和軍事力量抵禦對手。不過他強調,日本想要的打擊能力,「說到底,是來自美國主導下的聯盟授與的能力。 然而,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發展。」

2012年安倍上台,釣魚台爭端導致中日關係惡化,日本政界人士開始特別關注工業產業鏈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
2012年安倍上台,釣魚台爭端導致中日關係惡化。

日本「國家正常化」?

事實上,日本將「反擊」能力納入國家軍事戰略,一直與日本在二戰投降後,在防衛發展及國防預算的遭遇的種種限制有關。這些軍事限制被日本民族主義者及黨派視為日本無法擁有正式軍隊,無法「國家正常化」的主張。

譬如,自1976年起,日本的國防預算就限制在國內生產總值的1%。但是,岸田內閣此次推出的計劃徹底打破這一限制,使得日本有望成為繼美中之後,世界第三大軍費的開支國。

松田康博因此稱,此次日本「終於下定決心擁有自我防衛的實力」,他認為,或許5至10年後,日本自衛隊將轉型為一支更具實戰性的軍事組織。回首日本戰後防衛歷史,松田康博認為,身為二次戰敗戰國的日本,對自身施加的安全限制遠超乎想像:「只有備戰才能避戰,這次日本務必放棄幻想,加強嚇阻力。」

不過,蘇紫雲則告訴記者,安保法案仍然無法確認日本自衛隊行動的合法性,日本唯有從源頭上修改該國和平憲法第九條,「才能真正名正言順地成立國防軍、擁有交戰權,成為正常國家。」

中日關係

,

日本報告首次將中國視為頭號戰略挑戰,蘇紫雲亦同意,岸田內閣通過的新年度防衛預算,確實是為應對中國軍事擴張。他向BBC分析,基於以往中日外交對話的成效不彰,如防止北朝鮮發展核武的「六邊會談」最終失敗,「因此讓日本走向強化武裝、備戰止戰的安保思維。」

陳宥樺向BBC分析,「此次日本防衛預算成長的背後主因該是在2012年時,從尖閣群島事件始,日本認知到中國會用武力改變印太現狀,副因是日本認為單靠美國穩定亞太現狀已不太現實,近期的因素則是烏克蘭戰爭。」

他告訴記者,維持亞太秩序現狀最好的方式,對當下日本政治家來說,似乎有一個共識形成了:「讓中國得出用武力改變現狀是沒有勝算的答案」。他觀察到,日本政壇已有覺悟,要求日本自身更積極維持國際秩序,希望以身作則來引導其他國家效仿。

但是,北京已經針對日本的連番發言及指控表達強烈抗議。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12月16日稱,有關說法嚴重偏離基本事實,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駐日大使館稱,「所謂威脅、挑戰、脅迫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中方在釣魚島、涉海、涉台等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和堅定的,採取有關舉措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不容日方指手畫腳、借機生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