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敗選之「結構性」因素及其權力運作邏輯之演變

2022-12-23 05:30

? 人氣

在「防疫」上,雖然名義上有防疫指揮中心之設置,但眾所皆知,實質上最終具有實質政策決定權力者,就是那位有權無責,卻可以在背後當影武者的蔡英文總統。這也導致台灣在面對疫苗採購以及扶植本土疫苗政策上,出現讓意識形態與可能的利益糾葛所扭曲的弊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選舉」方面,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可以採取沒收初選的方式,率爾徵召其所屬意之候選人,甚至在該候選人出現明顯論文抄襲而被該大學撤銷學籍之時,蔡總統竟然還要犧牲全黨之信譽來力挺到底;此外,蔡政府為了某種政治目的,不當動用國家公權力,針對特定候選人,以顯然不合比例原則之司法暴力,結合政黨、政治、媒體等,採「一條龍式」高規格選戰動員方式來打擊特定候選人。

在完全執政下,具有「完全權力」的蔡政府,上從總統府層峰,次至內閣行政團隊在內政層面所展現之諸多行徑,無一不彰顯出當一個政權在不受憲政制度有效約制下,所顯現出來的執政傲慢,濫權,乃至漠視民意之表現。

敗選之外部因素

蔡英文政府在外交與兩岸政策上,更是深受「完全執政、完全專權」的權力邏輯所影響。蔡政府在對外政策上,主要採取親美敵中之堅壁清野路線。在「兩岸政策」立場上,採取扈從於美國的作法。在意識形態上,以自由民主與人權作為劃分敵我之基本路線。將對岸中共政權視之為對我有侵略意圖的敵對陣營,並以此作為制定相關法律規範秩序之正當性來源。在此種兩岸政策脈絡下,高舉「抗中保台」旗幟,並以之做為政黨競爭下之「話語權」來源。

蔡政府採取堅壁清野的兩岸政策,將讓台灣在美中爭霸中面臨孤注一擲,不可測的風險中。因為美國為其國家利益考量,可能拉攏台灣與對岸進行一場代理人戰爭,使台灣面臨烏克蘭第二的可能戰爭風險中。但也可能基於戰略或戰術考量,採取與中共當局採取妥協與合作之態度,進而可能犧牲台灣的利益。此次G20的拜習高峰會談中,美國總統拜登就提出不支持台獨與不追求改變中國體制等不利於台灣的主張,即為顯例。

蔡政府操作「抗中保台」意識形態,作為對內論述取得「話語權」之正當性來源,但這種務「虛」不務實的政策操作,終將被人民看破手腳。反倒,中共當局指摘民進黨當局採取所謂「倚美謀獨」的作法,將碰觸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紅線。此舉作為中共武力犯台之依據,乃是讓台灣可能限於「烏克蘭第二」危機之真實存在。

當台灣人民逐漸看清楚蔡英文政府對外操作所謂「抗中保台」之本質,其實乃是挾洋自重,倚權謀私之意圖後,民意自然就如同流水般,從原先的承載政權之舟轉為得以傾覆政權之舟。

是否再次「政黨輪替」各界矚目

自1994年第三次修憲確立總統直接民選以來,從2000年起第一次政黨輪替至今,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均依循總統連任後即政黨輪替的「鐘擺效應」之規律性。筆者認為,此種規律性應非偶而,而是有其結構上之必然性存在。

亦即,在台灣目前這套有權無責的「總統制」之運作下,第一任期都會兢兢業業戮力國政以求連任,但第二任期則因無連任壓力,掌權者就會開始忽視民意,在權力無所約制下,開始為所欲為,終致濫權誤國,其政權之崩跌也常在傾刻間即到來。這是權力結構之制度性因素使然,很難以一己之意志左右為之。

民進黨在2022選舉大敗後,陸續於後續之補選仍吞慘敗,且蔡英文總統之民調也相應呈現大幅下滑的趨勢。由此可知,此次敗選原因遠非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所能止血,恐怕連蘇內閣總辭也難以力挽此頹勢。民進黨若不能就根本性與結構性層面問題,採取大破大立,大開大闔之改革措施,恐怕難以期待如2020大選之中興大勝。而將迎來的會是面臨再次鐘擺的政黨輪替之命運。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