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會的價值衝突,怎麼解:《研之有物》選摘(3)

2018-08-03 05:10

? 人氣

二、擴大「我群認同」的範圍,有助於凝聚團結 

「共同威脅」也有助於擴大「我群認同」的範圍。以臺灣來說,一九二○年前,島上的泉州人、漳州人有各自的認同,但在日本同化政策的壓力下,逐漸發展出「臺灣人」的概念與認同。當前臺灣面臨中國愈來愈多文攻武嚇的威脅,是「形塑共同體」很重要的契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再以徵兵制為例。大部分的人只從軍事角度探討徵兵制,但事實上,它對社會穩定與形塑共同體也有幫助,而這與海特「社群直覺模型」所提到的「共感經驗」,或抑制團體中自私行為的「蜂巢開關」不謀而合。

海特所指稱的共感經驗,是指當不同團體的人們有相同目標或威脅時,會抑制自我意識。而蜂巢開關則是指人們在自私的狀態下,仍能發展出有限利他的團體感,只要當團體感的開關(也就是蜂巢開關)被打開,人們就會傾向於幫助同團體中的成員。

徵兵制源自法國大革命,要求所有成年男性公民負有保衛共和的責任。巴黎於二○○五年爆發失業青年的示威活動時,不少評論把部分原因指向二○○一年徵兵制的取消,認為此政策切斷了少數族群和新移民與國家之間的聯繫,使來自不同社會階層與文化背景的人民少了團體交流、發展共感的機會。以至於當國家政策與個人利益相衝突時,人民只能以砸車、焚屋等暴力來反抗。

北歐國家如挪威和瑞典,男女皆需從軍,顯示出「自由不是免費的」(freedom is not free)的概念。而全面徵兵若「實施得宜」,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的經驗,對於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相互理解,甚至是階級的流動都有幫助。

20180710_蘭指部南澳鄉預置兵力,以鐵路運輸進駐南澳高中。颱風救災。國軍。阿兵哥。(國防部提供)
大部分的人只從軍事角度探討徵兵制,但事實上,它對社會穩定與形塑共同體也有幫助。(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三、鍛鍊理性推理的能力,培養同理心 

海特的認知模型,忽略了「時間」這個變項在決策與道德判斷上的角色。不少實驗指出,若將判斷的時間延後,大腦比較能做出效益主義式的全盤考量。所以,當與人發生重大價值衝突時,請先冷靜,別急著做判斷。

此外,培養理性推理的能力也有助於排除較情緒性的判斷,而這並不限於學校教育。臺灣目前已有許多新興哲普團體,像是「哲學星期五」、「哲思臺灣」、「沃草烙哲學」或「哲學新媒體」等,也都提供了批判思考與對話的機會。

最後,即便對立雙方都願意用同樣理性的方法,針對事件加以推理與討論,仍不見得會有相同的結論,因為用來推論的預設前提就是不同。這些基本預設往往涉及核心價值,只能透過同理心來理解。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研之有物──穿越古今!中研院的25堂人文公開課》,由「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所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