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美貿易談判,簽早不如簽好甚或不簽

2022-11-29 07:20

? 人氣

官員表示台美談判順利,年底簽署部份協議的目標不變,圖為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左)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右)。(取自戴琪推特)

官員表示台美談判順利,年底簽署部份協議的目標不變,圖為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左)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右)。(取自戴琪推特)

台美之間的貿易談判日前舉行會談,官員說年底簽署的目標不變。這番說法聞之讓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經過數十年,台美經貿協議終成真;憂者則是如此倉促、這般情勢下簽下的協議,品質如何?甚或是否有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月上旬,台美雙方就「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在美國紐約市舉行實體會議,根據官方說法,台美雙方在此次會議均展現極高的意願,會議成果非常正面及具建設性;上周剛代表台灣參加「APEC雙部長會議」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說,出席APEC期間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有談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時,雙方對此都感到非常滿意,下次開會時間與地點將維持彈性,年底就部分議題簽BTA(雙邊貿易協定)的目標不變。

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經貿夥伴,雙方不論是貿易往來、技術轉讓,都算是量多質精、毫無障礙,唯一遺憾者是:多屬民間往來的「非官方」,多年來台灣一直希望能與美國簽署較正式的貿易協定─無論名之為FTA(自由貿易協定)、或是BTA(雙邊貿易協定)都可以;但美方一直表現興緻缺缺,一來相對於美國,台灣畢竟是一個中小型經濟體,對美而言比重低;二來也多少顧及中國的反應,因此台美貿易協定一直只有台灣自己在「喊燒」。

當然,近年情況丕變,原有的障礙變小甚至消失,美國與中國陷入全面競爭、甚或敵對情境中,美國當然拉台灣當抗中馬前卒,也不再那麼顧慮台美簽貿易協定時中方反應;再者,台灣的半導體製造能力變成奇貨可居,美國與台灣簽訂某種型式的貿易協定,就變成可考慮、對美國亦有利的事項。

因此,在美國找亞洲國家組成「印太經濟框架」(IPEF)時,台灣因其它參與國擔心IPEF會因台灣加入,而被視為「抗中、圍堵中國」的團體而惹怒中國,即使籌組前台灣政府已表達高度的加入意願,最後還是難如願。美國就是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作為對台灣的補償。

不過,台美貿易倡議的實際的內涵,雖然對外公布包括貿易便捷化、法規訂定原則、農業貿易、反貪污、中小企業貿易、數位貿易、環境與氣候行動、標準接軌、國營事業、對抗非市場經濟政策等共11項子題,但在經過幾次談判後,至今仍讓人有「霧裏看花」之感,到底實質內容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何以利於吾國乎?」

大部份的貿易協定,都會涉及雙方的市場准入、開放、關稅的減讓、優惠等,而涉及的商品、服務又是數以千計甚至數萬項目,談判必然曠日費時,那些區域經貿組織、FTA的談判,長一點、正常的談判時間時常要到8-10年,短一點、號稱快速完成者,往往也要3、5年,但台美貿易倡議,從今年6月1日「宣布啟動」,到官員說的年底「就部分議題簽BTA」,短短半年就能有此成果,是讓人「讚佩稱奇」,如果不是官員突然大舉奮進、行政效率光速進步,就不可能達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