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只知搶水 放任集水區濫用的官員 失職了

2015-04-15 08:20

? 人氣

台灣乾旱、水庫日益見底,地方首長開始搶水;但與其搶水不如先顧好自家的集水區管理吧!(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台灣乾旱、水庫日益見底,地方首長開始搶水;但與其搶水不如先顧好自家的集水區管理吧!(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台灣面臨近67年最嚴重的乾旱,不意外的,地方搶水戰開始了,桃園市長鄭文燦開了第一槍。不過,首長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先顧好自己轄區的集水區,如果只顧搶水,各地方遲早就要碰上「無水可搶」的窘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桃園進入第3階段限水,用戶是「供5停2」,但水管末端用戶則可能因水壓不足無水可用的時間更長。鄭文燦因而開炮,要求以後桃園石門水庫的水要「專區專用」,只供應桃園;新北市的板新水廠應由翡翠水庫優先供應。這番話當然引發各界炮轟,因為,彈丸之地的台灣就分成六大都與13縣市,地方政府真要本位搶水,豈有寧日?而且,如果水能搶,未來如限電時,是否電廠所在地的縣市也該享有「專區專用」?

如果我們回頭看看台灣水資源的問題就發現,台灣不當、甚至呈無政府狀態的水資源管理,該是乾旱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的怠惰卸責,則是在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台灣的水資源管理,主要靠的就是水庫的蓄水與調節,因為台灣年降雨量雖然算是豐沛,但過於集中、8成雨量降在5-10月,自然地形蓄水能力不足,因此一定要靠水庫調節。不過台灣的水庫卻因管理不當而效益日益降低,全台水庫的淤積已達31%,代表蓄水能力少3成。依照目前的淤積速度,15年後,全台水庫只剩下一半的蓄水量。

何以致之?集水區管理鬆散,長期濫墾、濫建、濫伐是主因。水庫興建後,由於減緩河流水速,一定會造成淤積,因此水庫管理局必然要長期監測淤積量,必要時就要清理,以延長水庫壽命、恢復正常蓄水量。

但問題是全台水庫集水區都因管理不善,導致淤積量與速度遠遠高於自然情況下的正常值。只有台北翡翠水庫在興建開始時,就對集水區嚴格管制,禁止開發、開墾,因此使用28年後,淤積量只有6%,有效蓄水量仍在9成以上;以近3年數字看,平均每年的淤積量只增加32.6萬立方公尺。

石門水庫每年則有342萬立方公尺的淤泥進入水庫,是翡翠的10倍;淤積率已達32%以上,有效蓄水量只剩下3分之2。石門、翡翠2個水庫集水區管理的好壞,從淤積量的增加就可看出來。

其實不僅石門水庫,大部份水庫的集水區管理都不好,依據歷年觀測統計,台灣地區水庫每年淤積總量達22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 1 座白河水庫之有效容量。北部的直潭,南部的鹿寮溪、白河、德元埤、尖山 埤等5座水庫淤積率都超過50%以上;其它知名水庫如曾文、南化淤積率都超過3成,烏山頭已接近5成。

如此嚴重的淤積率,只責怪政府不加速清理,意義不大;因為,如果不作好集水區管理,淤積增加速度永遠大於清理速度。以石門水庫而言,每年增加342萬立方公尺淤積,但只能處理135萬立方公尺;更何況,清理淤積成本高昂,每立方公尺的清理費用就超過600元,單是石門水庫的淤積要清理完就要600億

近來「看守台灣協會」有一份《是怎麼樣的政府造就這樣無法無天的大環境》報告,實地調查了石門水庫集水區傾倒砂土等非法活動。鄭文燦(當然,還有其它地方首長亦是)與其花費精力在「搶水」,不如先去看看這份報告,想想桃園市政府該作的事,好好照顧好自己轄區的集水區,方是正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