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學貸的美麗與哀愁

2022-10-31 05:30

? 人氣

學貸是立意良好的制度,却也有值得檢討之處。圖為台大校園。(郭晉瑋攝)

學貸是立意良好的制度,却也有值得檢討之處。圖為台大校園。(郭晉瑋攝)

記得在我們為大學聯考奮鬥的年代中,心中只是希望能夠考上大學,因為這不僅可以給自己的求學生涯一個圓滿的交代,更是另類的光宗耀祖。但是我們卻無法理解父母為籌措學費所付出的用心,尤其對許多出身貧寒的家庭而言,這筆學費背後更隱含太多的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今,政府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推出了學貸的制度,這為許多家庭解決燃眉之急。只是在這樣的制度下,卻也衍生出諸多的問題。

 

首先,在廣開大學窄門之後,讓大學的學歷價值大幅降低。雖然畢業之後找工作並不困難,但是卻經常在低薪的環境中盤旋。於是這四十萬元左右(甚至更多)的壓力就可能成為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因為可能因此影響到正常的社交生活,甚至是自信心。而更令人憂心的,為了償還這筆錢,年輕人可能在還款的壓力下,這六七年間不敢有更多的冒險,只是到還完款的時候恐怕也失去對生活的鬥志。

其次,這些有學貸壓力的學生,家庭的經濟大多不是很寬裕,經常為了生活費用必須要在課餘時間打工,這樣的生活勢必影響到學業成績,對於他們畢業之後找工作恐怕又是另外一種傷害。如果再加上因此而拖累身體,那更是得不償失了。

還有,目前許多企業在徵才時可能會以學校的排名為準,而我們學貸的比例卻是私立大學遠高於國立大學。在這種立基點不平等的情況下,原本就希望靠學貸翻身的年輕人,如果因為學貸而在初出社會時就受到重擊,那應該不是大家樂見的結果。

基本上,我們認為學貸的用意是良善而且有建設性。但是目前的大學資源分配過於不平均,讓許多私立學校無法培育出更優秀的學生。加上少子化的衝擊,讓許多學校有招生的壓力,於是學貸更成為招收學生的必要之惡,也讓學生成為學貸制度下無辜的受害者。所以政府對於整體的大學資源配置應該要有新的思維,甚至對退場機制要有完善的規劃,不是放任市場機制的自然淘汰,才能逐漸提高大學學歷的實質價值

以前在沒有廣開大學窄門時,許多高職都有建教合作的制度,這對於有需要的家庭是很好的設計,也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實務人才,對於亟欲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我們也注入更多的活力。所以這樣的制度是科技大學可以思索的方向,尤其在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受到質疑的現今,建教合作正是可以彌補這個缺失的關鍵之一。

教育是百年大計,學貸更是好的制度,卻因為缺乏好的配套措施,已經出現弊大於利的現象。倘若政府再不認真的面對與改善,怎麼對得起國人的殷殷期盼呢?

*作者為正修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