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陳時中2.0─從治病毒到治人?

2022-10-06 06:50

? 人氣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出席勞工後援會成立大會。(柯承惠攝)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出席勞工後援會成立大會。(柯承惠攝)

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中,不管類别,每個選民都只有一票,票票等值。每一票卻有雙重意涵,一體兩面,一方面,顯示候選人的品質;另一方面,展現選民的素質。距11月26日投票還有50天左右,一些縣市長候選人的能力不足和誠信缺缺,有目共睹,票投他/她們,就是支持昏庸;選民不投票,除了正當理由,更是愚昧,把自己的權力讓渡給他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管是想像或真實,前衛生福利部長、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便是如此一個候選人。他投入台北市長選舉,不光是個人資格和經歷的全面檢驗,更考驗選民的政治智慧。勝選,時勢造人,陳時中在防疫方面的各種缺失大致會被淡化,但不至於一筆鈎銷(冤有頭);敗選,時不我予,他不過是為「謀財害命」(前台北副市長、候選人黄珊珊的指控)付出代價。進退之間,選民一票的價值不可謂不大,疏忽不得。

相對來説,陳時中的浮沉也映照出其他兩個主要候選人的分量,一是國民黨蔣萬安承繼的黨國餘續(説不定是餘孽),二是無黨籍黄珊珊的投機傾向(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欽定傳人)。三分天下,終究會是三害相權取其輕的删除程式。無論是否正當,蔣萬安背負太重的封建思維(以蔣經國後人自詡有够矯情),陳時中則是民進黨一黨獨大的霸道樣本(非蔡英文意志莫許),剩下的是另類的黄珊珊,儘管未必理想,不免聊勝於無。

從1994年起,台北市長選舉出現三組候選人的局面共有五次(1994,1998,2006,2018和2022),許多人(至少前總統陳水扁篤信不移)都認為,選舉輸贏,大致取決於所謂的棄保效應(藍綠犠牲自己以阻止對方當選)。這真是無稽之談,一種化約式的説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棄保效應頂多是事後的合理化解説。

第一,棄保高估政黨在最後競選期間的動員能力和方法,特别是投票日前10天内不得公布民意調查結果;第二,棄保低估選民的自主判斷和獨立選擇,更何況他們難以弄清候選人的最後民調分配;第三,棄保暗示某種交易,如何操作,不無困難;四,没有一項實證研究可以明確佐證,一個候選人的支持者在投票當天改投另外一個候選人,成全第三者,以擊敗敵對的一方。

從候選人到政黨,人多口雜,良莠不齊,談棄保,難免忽略了選舉的本質和投票的複雜因素(包括各種變相的賄選),候選人的機會是零和賽局(甲之得必是乙之失)。九合一選舉共有1萬9825人登記,争奪1萬1023個席位,當選率為55.6%,競争並不算激烈,再差的候選人也有二分之一的機會,反正票多的人贏,無關選賢與能。

我們很難説候選人個個都是精品,其實山寨不少,大多是濫竽充數或乏善可陳,特别是小地方的選舉。選區越小,派系或地頭蛇的運作就越大,誰能够有效掌控樁脚機器(農會、水利會或宫廟董事會等),誰便可以獨領風騒,指點地方江山。

台中顏清標長期控制大甲鎭瀾宫的運作,不會是神明託夢,而在人為建構一個盤根錯節的基層網路,劃地為王,為自己和下一代打造政經版圖。其它地區的宫廟負責人也是一方霸主,不看僧面,看佛面,各路候選人非得到此拿香參拜或扶轎(哪個政客不曾本尊親臨),不然人神共憤,天理不容。

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特別拜訪鎮瀾宮,盛讚顏清標「治廟有術」。(中評網)
鎮瀾宮建構的基層網路讓朝野政客都得爭取支持,蔡英文總統為選舉特別拜訪鎮瀾宮,盛讚顏清標「治廟有術」。(資料照,中評網)

當然,選舉不是或然率的問題,而是選民取捨的後果。不分選區大小,有什麽樣的選民,就有什麽樣的當選人。前者愚蠢,後者不見得會高明;後者愚蠢,前者就得精挑細選,寧缺勿爛。愚蠢的政客可能欺騙部分選民於一時,但不可能蒙蔽所有選民於一世,遲早要露出馬脚(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是典型)。即將卸任的柯文哲就是如假包換的變色龍,顏色因時因地任選。在國民黨和民衆黨看來,陳時中大概也屬於蒙混一類的政客。

陳時中的去向受各方關注,其來有自。在所有候選人中,六都市長與其他縣市長的選舉結果當然最受側目,尤其是首都。地方諸侯固然不可能擁兵自重,鹿死誰手,影響的卻不僅是未來四年誰主地方興衰的局面,連帶的也牽動2024年總統大選的佈局。民意代表雖然重要,但是議會屬集體決策(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再跋扈,也只有一票),遠不如縣市長大權在握,獨當一面。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也難怪柯文哲往往挑戰中央的決策。

如果做滿兩任,更上層樓,無疑是六都市長想當然爾的雄圖大略(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應悔太早棄船)。台北市長柯文哲尚未交差,已躍躍欲試,只差東風。我們不妨預期他在未來兩年内,何時會以民衆黨黨主席身份,進北京朝共,甚至演出一場習柯會,也不無可能。對柯文哲來説,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願意撥冗相見(習大大忙得很),無疑是某種政治地位的加持(丞相起風了),多少宣示他是藍綠之外中共可以打交道的替代政客。

任何人只要在台灣的政治醬缸中打滾,即使時間短暫,近墨則黑,更何況八年的耳濡目染。天下政客一般黑,不是説話不算數,就是不知所為何事,更多的是為争奪權勢或名利,不惜顚倒黑白,或公然指鹿為馬。這些政客族繁不及備載(他/她們不妨攬鏡自照),但都有一個共同指標:小事糊塗,大事愚蠢。他/她們其實並不笨,笨的是選民被牽著鼻子走(韓流於今安在),如盲人騎瞎馬,横衝直撞。

從現有的蛛絲馬跡看,由北到南,繞島一周,我們不難發覺,幾個主要選區的候選人分别捲入不同程度的個人麻煩,有時還加上他人帶來的棘手困難,弄得裏外不是人。最明顯的是陳時中,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起,他在口罩、疫苗(特别是高端)與快篩劑等方面的作為和話語,都不無可議之處。成為候選人後,他在免治馬桶廣告中偷窺的人設,其醜不堪聞問,再加上《辣新聞》主持人周玉蔻的糾纒,更弄得如過街老鼠。

過去幾十年,周玉蔻以新聞人的身分穿梭於政治與媒體兩個場域中,無論評價高低,絶非浪得虛名,她的調查報導和犀利話語大概也無人能出其右。周玉蔻與陳時中都是聰明人,更是過來人,深知政客與新聞記者有個可以理解的共生關係,清楚彼此之間如何相互利用,從而在各自的領域中拓展利益,逐步爬升到鶴立雞群的社會地位。

20220928-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左)與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右)。(截自YouTube寶島聯播網頻道)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左)與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右)交誼好,却成了陳時中競選市長尾大不掉的麻煩。(截自YouTube寶島聯播網頻道)

聰明人有時盡做愚蠢事,又自曝其短。美國經濟學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Paul Krugman(1953-)在1998年出版的The Accidental Theorist(偶然的理論家)中點名道姓,指出不少政客、記者和大學教授都相當聰明,但值得嚴厲批判,因為聰明人不該放肆做愚蠢事,尤其是違反理性、經驗或與民為敵的公共事務。

在互動過程中,陳時中和周玉蔻以各自的聰明能耐辦事,話語有時幾近傲慢,聰明而傲慢,何異愚蠢(如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的學歷宣稱)。到頭來,一個首都候選人居然被一個非候選人公開綁架,尾大不掉,剪不斷,理還亂。這應是台灣選舉史上最不可思議的異化現象,豈止顚覆選舉的應有規矩和倫理,簡直啼笑皆非(放電示愛耶)。

一個可預期的後果是,國民黨不會放過羞辱陳時中的任何機會,周玉蔻插上一脚,不過是個打擊利器,得來全不費功夫。她非泛泛之輩,姿態極其强悍;他有頭有臉,身段極具架勢。在車水馬龍的街頭上,兩人的名字並列,無疑是矛盾的整合,又諷刺到無以復加:「喜歡周玉蔻就投給陳時中!」(台北)與「票投民進黨就是支持周玉蔻」(桃園)。從個人到黨,周玉蔻有如肺炎病毒的快篩劑,陰陽立判,已然是對民進黨候選人最具殺傷力的一個變數。

在倫理道德上,陳時中的形象難看和難堪,始作俑者是自己(剛愎自用)。他和民進黨卻不斷以對手抹黑或潑髒水開脱,從來不反省本身有任何瑕疵(林智堅翻版)。不管是想像或現實,他的認知多少應驗了心理學中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的基本主張:壞事是外在附加,好事則是内在生成。以柯文哲為例,八年下來市政一事無成,是外在的民進黨打壓;自己在政壇上成了衆星拱月的對象,倒是内在的聰明使然。

柯文哲與陳時中都是醫師,同行相嫉,是千古不變的市場規則。事實是,外科醫師的柯文哲從來就看不起牙科出身的陳時中,更不會寛恕他處理疫苗進口的手段。我們很難想像柯P在11月26日後,會大方的把市長印信轉交給陳時中。他在意的是,黄珊珊能否入主市政府,延續他卸任後的政治生命。政客寂寞,總在下台後,樹倒猢猻散。

票投陳時中,應該不是支持周玉蔻,那到底支持什麽?

在競選期間,這可以是個填充題,也可以是申論題。在投票當天,選民只有一個選擇,投或不投他,舉手之間,足以決定台北市是否由醫師繼續當家。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國。即使有一塊「上醫醫國」的匾額,從柯文哲的作為和話語看,他談不上是上醫,也許勉强算得是中醫。

陳時中歷經Covid-19的每個階段,治病毒的處方多少被斷定是「離離落落」。他要治人,恐怕還得先衡量自己是什麽層級的醫師,再對症下藥。當然,最終的仲裁全看選民臉色。

*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名譽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