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一顆好心,讓你的生命不一樣

2022-09-30 05:50

? 人氣

目前全台心導管室普及設置,可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做緊急心導管治療。(黃瑞仁提供)

目前全台心導管室普及設置,可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做緊急心導管治療。(黃瑞仁提供)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權威黃瑞仁醫師在擔任雲林分院副院長時,一手建立了心臟血管醫學中心,雲林人終於不必再冒著生命的危險南北奔波,有心臟問題的患者在地就可以有最好的診斷與治療,至今雲林分院已經累計做了近兩萬個心導管檢查及手術,黃瑞仁也被形容為雲林人的「心臟守護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瑞仁指出,這近兩萬個心導管病例,主要是治療冠狀動脈疾病的冠狀動脈狹窄,也就是所謂的狹心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院區只有一台心導管設備,前兩年,每年大概執行1100例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手術,心導管室非常忙碌,幾乎每天加班;很多人問,為什麼有這麼多病人?因為雲林分院的治療成績得到病人信賴後,雲嘉彰投的病人自然都集中到雲林分院治療;而同一年度台北總院的三間心導管室則操作將近1500例,也就是每一台平均做500人次。因此兩年前雲林分院開始規劃購置第二台心導管設備,並於2022年1月正式啟用,斗六院區開始有兩台心導管設備,可服務需要的病友。

根據健保署統計,每年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手術的病人次約為三萬人,由於冠狀動脈硬化也是一種老化的疾病,隨著國內人口高齡化,預估可能會上升到超過三萬人需要置放冠狀動脈支架。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黃瑞仁談心臟保健(約30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胸悶、胸緊、喘不過氣 不可忽視

造成狹心症的原因是什麼?黃瑞仁進一步解釋,狹心症就是心臟與腦部血管動脈硬化。血管壁本來應該是平滑的,目前全世界理論都認為造成動脈硬化的元凶即為低密度膽固醇,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壞膽固醇。這些壞膽固醇因為食物、或中醫所謂的「火氣大」被氧化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會開始破壞原先平滑的血管,引發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後,膽固醇和結締組織沉積就造成血管的狹窄,當狹窄到了一定的程度,如70%,每當運動、爬山、吃飽或天冷就會產生胸口悶、緊,或壓迫感,好像石頭壓在胸口的感覺,這就是「心絞痛」症狀。

黃瑞仁舉例說明,有位病患平常可跑操場10圈–4000公尺,但某次才跑了兩三圈就覺得胸口悶悶、緊緊的,好像有些喘不過氣來,休息三、五分鐘後,胸悶感慢慢消失,於是再度開始跑,沒想到跑了兩三圈,胸悶感再度出現,讓他感到不對勁;就醫後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有一個地方狹窄,醫師為他放入支架後,配合持續服用藥物,至今恢復運動習慣已十多年,冠狀動脈並沒有產生新的狹窄,因此可以維持原來喜歡的慢跑。

還有一位民眾冬季赴德國探視兒子,在一個下雪天和兒子一起剷雪,結果覺得胸口怪怪的,好像有東西壓迫,回台後檢查發現有顯著冠狀動脈狹窄,經放入支架後,至今身體狀況維持不錯。黃瑞仁指出,這兩個例子分別是運動時心臟的耗氧量增加,以及天冷血管收縮,他也特別提醒,吃飽也是心臟耗氧較高時,因此吃完飯後產生胸悶、胸痛症狀,休息或服用舌下含片可以緩解這些症狀,這稱之為穩定型心絞痛。

若合併胸悶、壓迫感和呼吸困難、冒汗,必須盡早就醫。黃瑞仁說,穩定型心絞痛因為有症狀,病友會去求醫,另有一群沒有症狀的病友,則必須靠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治療,包括運動心電圖、心肌灌注掃描、電腦斷層掃描攝影,都是檢視冠狀動脈是否狹窄的工具,萬一發現狹窄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降膽固醇藥物,避免心肌梗塞發生,即可永保心臟健康、快樂!

黃瑞仁接受趙心屏專訪 暢談如何擁有一顆「好心」。(作者提供)
黃瑞仁接受趙心屏專訪 暢談如何擁有一顆「好心」。(作者提供)

冠狀動脈硬化的七大高危險群

黃瑞仁指出,冠狀動脈硬化有七大高危險群:一是年齡,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或停經婦女;二是家族遺傳,如果長輩有心肌梗塞、曾置放過支架,或年輕時就有冠狀動脈疾病等。三是高血壓,四為高血糖,五為膽固醇過高,六為吸菸者,七是肥胖和少運動者,這七大危險因子,只要超過三個,即為冠狀動脈硬化高危險群。

有同時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膽固醇的病患問道,已經長期服藥控制,這樣還存在此危險因子嗎?黃瑞仁說,這樣算0.5個危險因子,民眾可以算一算,如果自己身上有大於或等於三項以上的危險因子,就必須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冠狀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狹窄的可能。

急性心肌梗塞 可以預防嗎?

一直以來,總不時傳出有人因為心肌梗塞而驟逝的消息,到底有沒有辦法可以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呢?黃瑞仁說,急性心肌梗塞的成因是動脈硬化造成的斑塊,造成管徑狹窄,當斑塊突然破裂時,引起血小板凝集,血流變慢、紅血球堆積,造成管徑不通、血流中斷,心臟一下子受不了就發生心臟肌肉壞死,甚至併發致命性的心律不整,發生最令人害怕的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的「心因性猝死」。

一般而言,早期沒有積極方法治療時,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平均為10%-15%,也就是6或10個病人中會有一人死亡,而現在全台的心導管室普及設置,如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做緊急心導管治療,把血管打通,避免心臟肌肉壞死和心律不整,死亡率可降低至6%左右。黃瑞仁表示,近幾年台灣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因為醫界和119、消防單位的合作之下,幾乎可以說大大降低了一半。

有關預防之道,如果民眾已知自己有冠狀動脈硬化或狹窄的情況,但心絞痛症狀卻不明顯的話,可服用兩種藥物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的機率:一是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黃瑞仁指出,阿斯匹靈並非抗凝血劑,而是抗血小板藥物,其目的是萬一冠狀動脈斑塊破裂時,讓血小板的凝集速度稍慢一些,讓民眾有送到急診室急救的時間,但如果服用阿斯匹靈會產生胃不舒服或腸胃道出血副作用的話,可以選擇其他抗血小板藥物。第二是降膽固醇藥物,黃瑞仁說,全世界理論認為,動脈硬化斑塊中的膽固醇含量若降低的話,斑塊則相對穩定,「火山比較不容易爆發,成為休火山而不是活火山」。他強調,降膽固醇藥物是避免急性心肌梗塞臨床上使用非常重要的藥物,利用阿斯匹靈和降膽固醇藥物,可以降低有動脈硬化的病友併發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

黃瑞仁認為臨床醫學與其他科學的最大差別就是與人的相處和醫病溝通。(黃瑞仁提供)
黃瑞仁認為臨床醫學與其他科學的最大差別就是與人的相處和醫病溝通。(黃瑞仁提供)

哪些健檢項目可檢視自身心臟情況

心臟健康檢查最普遍項目的就是心臟X光與心電圖,「若在這兩項檢查中就發現異常,代表你的問題嚴重了」,黃瑞仁說。他建議跑得動、膝蓋關節沒問題、活動力OK的人,可以做運動心電圖,跑6-8分鐘,休息5-10分鐘,以運動心電圖測試心肺功能,並間接判斷有沒有冠狀動脈狹窄。若是行動不便的病友或長者,則可以考慮做「核子心臟醫學掃描」,以同位素「鉈-201」靜脈注射至血管中,目前台灣大部分醫院是採用「鉈-201」同位素,也有的醫院稱這種檢查為「心臟肌肉灌注掃描」,黃瑞仁解釋,將鉈-201和另一種藥物注射到靜脈中,引發心臟活動力、需氧力的增加,造成類似跑步的情況,藉此進行壓力測試,在測試中觀察心臟肌肉是否可攝取到同位素,如果攝取不到,就代表支配這部分心臟肌肉的血管有顯著狹窄,這就是核子心臟醫學檢查,或稱「鉈-201心肌灌注掃描」。

還有一種檢查也是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黃瑞仁指出,現在電腦斷層攝影因為儀器進步,速度非常快,「很多『切』,很多病人都會問,到底該做256切?還是640、800切?甚至現在也有1000切,是否越多切越好?臺大醫院的影像醫學科醫師告訴我,256切以上,大概解析能力都差不多,重點是放射科醫師的判讀能力」。黃瑞仁說,台北的醫院大多配置有256切以上的設備,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配置就是300多切,一般醫院的相關配置應該都沒有問題。

至於哪些民眾需要做這樣的電腦斷層攝影?黃瑞仁仍然強調,應先判斷自身若有三項或大於三項前述的冠狀動脈危險因子,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冠狀動脈是否狹窄,但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屬自費檢查,健保並不給付,有些醫院收費18000元,有些則會收25000元,費用高昂;此外,這樣的檢查需注射顯影劑,民眾要注意自身有沒有顯影劑過敏問題,他補充道,目前全台灣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使用的顯影劑都是醫療市場上最好的,至今尚未傳出檢查時有嚴重顯影劑過敏事件。

想了解自己的冠狀動脈有沒有鈣化?鈣化指數是多少?有沒有狹窄、以及狹窄程度百分比是多少?「這項檢查是種很敏感的工具。」

黃瑞仁說,若檢查出鈣化指數是零,也沒有明顯的狹窄,頂多隔三到五年再做一次即可,「冠狀動脈硬化是一項緩慢進行的疾病,不會在短時間產生重大變化,風險較低或沒有明顯冠狀動脈狹窄的人,第二次電腦斷層檢查可以在三年、或五年後再做就夠了。」

季節交替 慎防腦中風、心肌梗塞

動脈硬化疾病是指心、腦血管的動脈硬化,故腦部血管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與心臟動脈血管硬化是相同的,在季節變化之時,天氣突然轉涼,血管容易收縮,血壓也容易上升,就可能造成腦部或心臟血管的動脈硬化或狹窄、阻塞;黃瑞仁表示,前一陣子酷熱的天氣,也會增加類似風險,因為天氣熱時容易流汗,身體血液相對處於脫水狀態,血液凝結能力會較旺盛,若原本就屬冠狀動脈狹窄者,容易引發血管阻塞。天氣過冷或過熱時,都是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好發的時刻。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心導管室團隊。(黃瑞仁提供)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心導管室團隊。(黃瑞仁提供)

以規律運動增強心肺功能

我問黃醫師,由於自己是馬拉松跑者,練習長跑一段時間以後,和跑友們都發現心跳變慢了,我的靜止心率每分鐘50幾下,有的跑友更低到每分鐘不到40下,這代表心肺功能變強了嗎?黃瑞仁表示,每次心臟收縮所打出來的血液稱為心搏出量,心搏出量乘以心跳就是每分鐘心輸出量,如果每一次打出來的血液都比較多的話,心臟就不必跳那麼多下即可維持每分鐘心輸出量;長期有規律運動習慣者、馬拉松跑者的心跳數相較於一般人都比較低,代表每一次心博出量較多,這是運動造成的效果。黃瑞仁說,若想了解自己的心肺功能如何,大部分醫院都配置在心臟復健科,心臟復健專業就可以測試心肺功能,由測試工具檢視耗氧量等具體指標,客觀顯示每個人的心肺功能。

二尖瓣脫垂是心臟病嗎?

一些民眾在健檢時被檢查出有心臟二尖瓣脫垂問題,醫師會稱這是「用久了,關不緊」,但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黃瑞仁指出,心臟共有四個瓣膜,分別是左心房、左心室中間的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中的三尖瓣;左心室把血液打出來到主動脈,左心室和主動脈間有一個門,稱為主動脈瓣,另外,右心室打到肺動脈中間也有一個門,稱為肺動脈瓣,這四個瓣膜都可能造成狹窄,或閉鎖不全,也就是俗稱的「關不緊」。二尖瓣脫垂是比較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所幸大部分二尖瓣脫垂的病友不會有嚴重的二尖瓣閉鎖不全,即使是稍微鬆脫,對生活品質與運動能力不會有太多影響,所以二尖瓣脫垂的病友要關注的是,有沒有二尖瓣閉鎖不全?以及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嚴重程度,臨床上再依其輕、中、重度做危險分級。

一顆好心,讓人一生平安。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幸福快樂,黃瑞仁說,從事醫療工作的人,應該每天自問一個問題:「對於助人這件事會不會覺得幸福、高興?」在白色巨塔工作相對辛苦、緊張,不論醫師、護理師、行政、醫事、保全、清潔…都是維持醫療環境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常和同仁分享,「如果我是負責清潔工作,任何洗手間、地板濕滑,把它擦乾淨、避免滑倒,這個角色就非常重要;防疫期間,醫院有門禁相關規範,保全人員會面臨很大壓力,容易與患者有衝突,然而這是幫助機構避免病毒入侵,如果大家都有一顆助人的心做為驅動力,就會樂在其中,活在快樂的醫學人生。」

我想到聖經上的話:「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為人守護健康的心、助人的心,就是黃瑞仁的人生觀。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黃瑞仁(約30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