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川觀點:工業4.0的挑戰,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2022-09-18 06:40

? 人氣

以科技業來説,沒有雄厚的研發成果(其能掌控其產業的所有核心知識),就不可能建立起美日歐等各大公司,其事業範圍涵蓋所有領域。農業有孟山都、歐美各大藥廠、德國日本的汽車業及精密械業、歐美的飛機產業、以及重中之重的軍事工業(陸海空及太空武器)。每一事業都需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而其背後都有政府在大力支持。基本上,研發團隊及成果(專利及特殊營業密秘)才是其公司的核心價值之所在。當然這些公司大都是經歴百年以上的經驗所累積出來(日本是1870年明治維新以後,所建立的各大財團公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的代工事業想要切入以研發為核心,品牌產品為主力的全球貿易事業,政府的產業政策之思維必須大大的調整。所以現階段台灣產業的挑戰,是如何由工業 2.0 跳到工業 3.0,而非妄想直接就跳到工業 4.0。以最近台灣各大都市想要興建的捷運系統,及政府要推動風力發電而言,全部由歐美外商來承包,就代表我們國內系統整合商的能力嚴重不足。

現今台灣想要發展研發事業,就必先廣召科技界的博士級人力,再加上超級電腦結合軟體的前瞻性研究,累積豐富的研發成果專利,才有機會,當然這些專利成果必須達到領先全球同行的水準。最近韓國三星公司在美國建立的晶片廠,已聘請原在英特爾工作的超級電腦專家,來領導建構三星公司自己的超級電腦及雲端管理系統。這代表韓國的大公司,其視野已跟上國際大廠的腳步,而台灣各大公司,若還只想憑代工賺二岸貿易順差的紅利,請問這種政經予盾情境還能維持多久?

工業 4.0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的挑戰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美國學術機構紛紛探討AI道德議題(資料照,AP)
各科技大廠因其產品是行銷全球,所以從研發成果到尋求代工生產及最後的行銷,都需要用大數據做管理與服務。(資料照,AP)

大約在公元2000年起,歐美日各大公司,都面臨網路事業的衝擊,如今電影產業已大部分改到影音平台上播放。至於各科技大廠,因其產品是行銷全球。所以從研發成果到尋求代工生產,及最後的行銷,都需要用大數據做管理與服務。

以賓士汽車公司為例,各國的用戶只要將待修的汽車開入其維修中心,開動引擎所發生的聲響,其人工智慧軟體就能研判出,汽車可能故障機件何在。而波音及空中巴士所賣出的每一台飛機,其飛行情境及機件維修,都有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軟體在控管。也就是所有國際大廠從研發源頭到產品服務管控,都需要升級到利用自己的雲端中心,來提昇公司的數位化服務能力。而這些公司營運大數據的累積,日後就成為公司最核心的營業秘密。凡是不會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來控管公司營運過程,終會在全球的商業競爭中敗下陣來。當然仍處在工業 1·0 及 2.0 的公司,對這種大系統整合商的困擾,就很難有深刻的體會。

最近美國拜登政府,禁止美國尖端的晶片輸入中國,當中輝達 A100GPU 加速晶片最為敏感。汽車專家都説中國的自動駕駛車的發展會受影響。為什麼?因現今大數據人工智慧之現況,若是單一項目的目標,如車牌辨識、語音辨識及人臉辨識,大約需要十萬筆被簽注資料的訓練,才能達到九成九以上的準確率。而自動駕駛車之訓練,涉及氣候、路況、交通規則、及其他車況或人為的突發事故。其所涉及的數據範圍,可能需上億筆資料訓練,以及相應多元目標的抉擇。各汽車大廠,無不以成千上萬片的的 GPU 在做大量神經網路學習運算。最後只剩少數的神經網路權重值存留下來,由此就可寫入一片 GPU 中來運作自動駕駛。

每一個汽車大廠,都將此自動駕駛的成果,當成公司的營業機密。但先決條件,其必須聘僱足夠多的電腦硬體人才,及相搭配的軟體研發人才,更需要耗費十年以上的時間,經由不斷來來回回測試修正,才能有先端的技術做全球性競爭的利器。而現在大家在觀注的無人機及無人戰艦的課題,日後也都會面臨此挑戰。由此可知,各國際性大公司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挑戰到底有多大,問題是台灣的政府與民間真的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成大講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