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川觀點:工業4.0的挑戰,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2022-09-18 06:40

? 人氣

圖為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超級電腦「巔峰」(Summit)(ORNL)

圖為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超級電腦「巔峰」(Summit)(ORNL)

大約在十年前,因網路事業興盛及工業物聯網廣受討論,台灣從政府到業界都在談工業 4.0。但到底什麼是工業4.0,沒有人能給出清晰的答案。有人説德國工廠的自動化生產就是工業 4·0,有人説工業機器人加物聯網應就算是。但問題來了,台積電算不算是工業4.0,而讓我們認為是傳統農業科技有無工業 4·0 問題?若有工業 4.0,那必有工業 3.0 及向前推的工業 2.0 及 1.0 那到底是什麼?若非如此,人們也可説工業 100.0,並加一些宣傳資料,相信外人也只能像霧裏看花般,愈看愈模糊。本文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看法,能將工業 4.0 的內涵講的明白。另搭配台灣產業發展的經驗,一步步從工業 1.0 説起,最後依序才到工業4.0(如附表所示)。如此大家就能有一比較清晰的視野,來觀照我們自己的社會以及其未來的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工業1.0到4.0階段圖。(作者提供)
工業1.0到4.0階段圖。(作者提供)

工業1.0  加工出口區(無核心技術,只負責組裝加工)

台灣在日治時期,主要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少數壟斷式工業,大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在戰後初期,外銷的主力仍以農產品為大宗。到西元六零年代起,美日等大公司,為降低生產成本,紛紛將其產品之組裝移到東亞各地。而我國政府為因應此趨勢,就在港口附近紛紛成立加工出口區。大家所熟悉的女工形像,就是那時期所建立起來(如流行歌曲「孤女的願望」所描述般)。而號稱的亞洲四小龍,也是承此趨勢,一一建立起外貿體系,來迎上工業化第一級別的挑戰。在此時期,所有加工前的元件,以及加工完的產品銷售,都由國外大廠所控制,而台灣只能賺取微博的組裝利潤。但因台灣的教育普及,很多加工區的工程師及老闆,漸漸掌握從原物料到元件生產的各種技術,所以接續升級走上代工之路。在某些領域甚至走到世界的前沿,如土木、機械、化工等領域,因先進國家的環保及工資要求較高,國外的大廠轉向更高級的產品去發展,而放棄中低階的產品,如此台灣的廠商就有機會掌握全球市場。如台灣的腳踏車及機車產業,已可號稱全球第一。但汽車產業,只能做到零組件階段。至於飛機產業,則連零組件都很難達到正式的產業規模。

工業2·0   代工王國(有八成加工能力,無核心技術專利)

從西元1980年起到今,我國大約有四十年的時間在發展代工產業,在此階段的特徵是,每一產品的八成加工技術都為每個代工公司所掌握,但最核心的關鍵技術仍掌握在國外系統整合廠商手上。以現在最熱門的資通訊產業及晶片設計及製造產業而言,台灣幾乎是白牌王國。其中表現最成功的就是台積電,其核心技術幾乎已完全掌握,但在產業分工上,仍是由國外大廠在掌握品牌及產品行銷。所以其客戶也可以選擇三星等公司代工,來降低其售價成本。因台積電不斷在精進其尖端技術,才撐得起台灣「護國神山」的角色。

在這四十年中,大約可分成兩個階段,其第一階段約在西元1980年到2000年左右,台灣本土的代工產業突飛猛進,年年大量的對美貿易順差,造成為美台間的貿易失衡的大難題,所以政府要年年組團赴美採購,來平衡貿易順差。

但到西元2000年後,幾乎所有的台商全面向中國轉移生產基地,即核心元件在台灣製造,成品在中國組裝,而後行銷到美國及歐洲。這種分工模式,讓中國每年有將近 5 到 6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台灣對中港有超過一千億美的順差。也就是中國的貿易利潤約有二成比例分給台商。但查中國對外貿易貢獻最大的公司,幾乎全是台商的天下。也就是台商借中國便宜的勞動力,將中國塑造成製造業大國,即所謂的世界工廠角色。但也無形中將中國推展到全球 GDP 第二大的國家。在其間中國不斷以國內廣大的市場,來開創產業巨獸,如阿里巴巴、華為等公司。此時加上歐美資本的加持,這些中國大公司,儼然要買下整個台灣產業的態勢。約在五年前,中國的專家已點名,國巨公司,他們還得花五年時間學習,而台積電大約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挖角學習,至於其他的產業(如聯發科、及各伺服器大廠),他們已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但美中的貿易戰興起,才終止台商不斷將資金及技術投入中國的趨勢。目前中國和台灣之間的政治予盾不斷尖鋭化,但雙方的貿易結構仍未改變,政府與民間都無法找出解決之道。而其真正核心,就是工業 3.0 問題。

20210624-淨零賽局專題-工廠排氣。(柯承惠攝)
從西元1980年起到今,我國大約有四十年的時間在發展代工產業。(資料照,柯承惠攝)

工業 3·0  國際公司(有核心技術專利及品牌,可委外代工)

台灣從農業、傳統產業、資通訊及晶片產業,一路走來已近七十年的時間。而這些經驗已九成轉移到中國去發展。若產業的體質不調整,則未來的挑戰會更加嚴苛。目前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是在美中日台間的貿易循環下的利潤所撐起。預估美中間的貿易結構會發生巨變而脫鈎,真正切開,則我國的國際貿易順差將不復存在。而這可能在四至五年內就會發生。南韓就是將市場的主力放在中國,而今才大嚐苦果,其產業在中國,已完全被中國大公司所取代。某方面南韓之各大公司,乃完全學習日本的大公司的經驗所建構。其步伐已領先台灣一步,若今日的苦果熬盡,再站起來的話,日後台灣將無法和其全面競爭(軍事工業我們已輸給南韓)。

宏碁公司早在幾十年前,就提出要發展品牌行銷,但本身沒有雄厚的研發基礎,其以代工廠的能耐要跨入和國際大廠競爭,沒幾回合就敗陣連連,某方面今日的南韓大公司就是面臨此命運。那麼其關鍵處何在?那就要看美國歐洲等大公司是如何經營其產業。

以科技業來説,沒有雄厚的研發成果(其能掌控其產業的所有核心知識),就不可能建立起美日歐等各大公司,其事業範圍涵蓋所有領域。農業有孟山都、歐美各大藥廠、德國日本的汽車業及精密械業、歐美的飛機產業、以及重中之重的軍事工業(陸海空及太空武器)。每一事業都需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而其背後都有政府在大力支持。基本上,研發團隊及成果(專利及特殊營業密秘)才是其公司的核心價值之所在。當然這些公司大都是經歴百年以上的經驗所累積出來(日本是1870年明治維新以後,所建立的各大財團公司)。

台灣的代工事業想要切入以研發為核心,品牌產品為主力的全球貿易事業,政府的產業政策之思維必須大大的調整。所以現階段台灣產業的挑戰,是如何由工業 2.0 跳到工業 3.0,而非妄想直接就跳到工業 4.0。以最近台灣各大都市想要興建的捷運系統,及政府要推動風力發電而言,全部由歐美外商來承包,就代表我們國內系統整合商的能力嚴重不足。

現今台灣想要發展研發事業,就必先廣召科技界的博士級人力,再加上超級電腦結合軟體的前瞻性研究,累積豐富的研發成果專利,才有機會,當然這些專利成果必須達到領先全球同行的水準。最近韓國三星公司在美國建立的晶片廠,已聘請原在英特爾工作的超級電腦專家,來領導建構三星公司自己的超級電腦及雲端管理系統。這代表韓國的大公司,其視野已跟上國際大廠的腳步,而台灣各大公司,若還只想憑代工賺二岸貿易順差的紅利,請問這種政經予盾情境還能維持多久?

工業 4.0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的挑戰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美國學術機構紛紛探討AI道德議題(資料照,AP)
各科技大廠因其產品是行銷全球,所以從研發成果到尋求代工生產及最後的行銷,都需要用大數據做管理與服務。(資料照,AP)

大約在公元2000年起,歐美日各大公司,都面臨網路事業的衝擊,如今電影產業已大部分改到影音平台上播放。至於各科技大廠,因其產品是行銷全球。所以從研發成果到尋求代工生產,及最後的行銷,都需要用大數據做管理與服務。

以賓士汽車公司為例,各國的用戶只要將待修的汽車開入其維修中心,開動引擎所發生的聲響,其人工智慧軟體就能研判出,汽車可能故障機件何在。而波音及空中巴士所賣出的每一台飛機,其飛行情境及機件維修,都有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軟體在控管。也就是所有國際大廠從研發源頭到產品服務管控,都需要升級到利用自己的雲端中心,來提昇公司的數位化服務能力。而這些公司營運大數據的累積,日後就成為公司最核心的營業秘密。凡是不會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來控管公司營運過程,終會在全球的商業競爭中敗下陣來。當然仍處在工業 1·0 及 2.0 的公司,對這種大系統整合商的困擾,就很難有深刻的體會。

最近美國拜登政府,禁止美國尖端的晶片輸入中國,當中輝達 A100GPU 加速晶片最為敏感。汽車專家都説中國的自動駕駛車的發展會受影響。為什麼?因現今大數據人工智慧之現況,若是單一項目的目標,如車牌辨識、語音辨識及人臉辨識,大約需要十萬筆被簽注資料的訓練,才能達到九成九以上的準確率。而自動駕駛車之訓練,涉及氣候、路況、交通規則、及其他車況或人為的突發事故。其所涉及的數據範圍,可能需上億筆資料訓練,以及相應多元目標的抉擇。各汽車大廠,無不以成千上萬片的的 GPU 在做大量神經網路學習運算。最後只剩少數的神經網路權重值存留下來,由此就可寫入一片 GPU 中來運作自動駕駛。

每一個汽車大廠,都將此自動駕駛的成果,當成公司的營業機密。但先決條件,其必須聘僱足夠多的電腦硬體人才,及相搭配的軟體研發人才,更需要耗費十年以上的時間,經由不斷來來回回測試修正,才能有先端的技術做全球性競爭的利器。而現在大家在觀注的無人機及無人戰艦的課題,日後也都會面臨此挑戰。由此可知,各國際性大公司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挑戰到底有多大,問題是台灣的政府與民間真的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成大講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