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有十個重要使命,台灣必須這樣做才能得到保護、發展國防 德國之聲專訪澳洲前總理陸克文

2022-09-06 11:30

? 人氣

「通過(研究中國的)國內政治、經濟,一直到解放軍現代化、到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外交、中國的東海以及太平洋戰略,再到亞歐的戰略性目標和世界範圍內的外交使命,我在做一個全面性的描述,介紹習近平的世界觀是什麼。」陸克文解釋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十個使命中,最核心的就是保證共產黨永久的統治權(staying in power),同時他是共產黨至高無上的領導者。 其次就是保證中國的團結一致(securing natioanl unity),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問題對於中國是不可跨越的紅線,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中國對於中美關係的看法。 第三重要的使命,是保證經濟發展(eusuring economic prosperity)。

而在當下防疫為重,中國經濟發展陷入重圍的情況之下,更要分析經濟發展在習戰略中的位置。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正在放緩,陸克文認為,除了疫情的原因之外,也有中共意識形態上的變化。習近平和鄧小平對於經濟發展的側重點不同。鄧小平時代,目的是經濟快速成長,改善和解決貧困問題,這是中共三中全會和十二大以來的戰略,但在十九大之後,中國的經濟政策有了變化。習認為在經濟快速成長的時期,造成了社會不平等,所以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因此黨開始直接參與市場經濟,增加國營企業的分量,甚至直接控制私人企業家的活動,包括科技平台、房地產經濟、金融市場的活動的等等。但這個結果,就是降低了私企的商業信心,當然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投資行為,這也讓經濟發展逐漸降溫。

這也直接破壞了中國共產黨與老百姓之間已經存在了四十多年的契約:中共有至高的政治權力,但必須給老百姓帶來福祉。陸克文認為,在中國二十大召開前期,中共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中國經濟模式將走向何方,是否會維持現狀,還是會認識到目前意識形態的因素太重,已經影響到私有經濟和企業家的信心。陸克文分析說,正因為當下中國經濟疲軟,二十大可能會試圖重新平衡市場和國家管控、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以及對企業家的激勵和對工業以及經濟活動的管控。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