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基本工資調漲─錯誤時機下的決策

2022-09-02 07:20

? 人氣

基本工資漲不漲,勞資看法永遠無共識,但今年恐怕不是調漲好時機,圖為工會「要求提高基本工資」。(資料照片,簡必丞攝)

基本工資漲不漲,勞資看法永遠無共識,但今年恐怕不是調漲好時機,圖為工會「要求提高基本工資」。(資料照片,簡必丞攝)

勞動部1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調漲基本工資4.5-4.8%:台灣受低薪之害超過20年,如能拉高薪資總是好事,因此除了企業界外,大部份人都不會反對調高基本工資,但這次調漲的時機不佳、甚至可說是在錯誤時機下推動的錯誤決策,未來要慎防其後座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調漲基本工資是月薪與時薪都調高,時薪漲幅高於月薪,月薪基本工資由25,250元調高至26,400元,漲幅4.56%;時常基本工資從168元調至176元,漲幅4.8%。根據官方的說法,調漲的理由是今年預估物價上漲(CPI)將達2.9%,因此必須調漲否則勞工的實質所得等於減少;此外,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可達3.76%,讓勞資共享經濟果實。

蔡政府上任之後,每年都調漲基本工資,理由是要解決低薪問題、希望任內基本工資能達3萬元,因此應該算是第7次調高基本工資,整體調幅不低─月薪部份調漲6次、調幅超過26%,時薪部份調7次、調幅40%。對那些領取基本工資、算時薪的打工者等而言,收益確實增加而受惠。

但對解決低薪而言,想用基本工資調高來「拱高」薪資,即使不是毫無助益、也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什麼明顯效果,此所以基本工資已連續調高多年、幅度已達2、3成,但台灣仍未逃脫低薪困境;我們以一般稱為月薪的經常性薪資來看,實質經常性薪資雖然2年前一度突破20年來的「障礙」,但隔年又出現負成長,今年上半年同樣負成長。

而2年前能突破魔咒也與基本工資漲還是不漲關係不大,主要原因是台商回流、投資增加拉動薪資,加上該年物價下跌。因此想用基本工資解決低薪問題,機會不大,如果時間拉更長來看,就更可看出其荒誕─早年基本工資不動如山、但薪資年年快速增長,近年則正好反過來,年年調高基本工資,仍難突破低薪困境。因此調漲基本工資與突破低薪困境是兩回事,不必混為一談。

但這次調漲基本工資,在時機上卻讓人「捏一把冷汗」,因為可能存在著負面影響與後遺症。

從總體經濟面看,全球經濟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通膨再起,而且多數人已不認為通膨短期即可消失,很可能是長期現象。在消除通膨問題中,最擔心與最忌諱的2件事,一個是出現普遍的預期心理,其情況有如存款人普遍對銀行失去信心去擠兌,銀行財務再健全也還是要垮;第二則是出現各種價格螺旋型的上漲,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就是薪資。相較歐美,台灣通膨不到3%、不算嚴重,且多為輸入型通膨,但如引發工資上漲,則必須擔心加劇通膨。

從個別產業看,因新冠疫情衝擊,台灣產業的不平衡發展更嚴重:一邊是受創嚴重、甚至數月營收歸零的內需服務業,餐飲、國旅觀光、運輸、文化表演…等都屬這類;另一邊則是受惠於國外需求大增的出口產業─特別是科技產業,擴廠投資不斷、營收股價創新高,疫情後國內的經濟成長率,大部份其實是來自這些產業的貢獻,內需服務業反而不是持平就是萎縮,這種不平衡其實已在創10年新高的所得差距擴大數字中看到。

因此,官方說調漲的理由之一是:經濟成長率預測可達3.76%,讓勞資共享經濟果實,就讓人有點「哭笑不得」;因為經濟果實主要是以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科技業創造出來,但他們幾乎不會受惠於調漲基本工資,因為其薪資原本就高過基本工資。撇開外勞移工不談,領基本工資者有大比例在服務業,這些產業這幾年受疫情折騰得「不成人形」,撐過疫情者體質亦變差,對基本工資再調漲的承受能力,是讓人擔心了。

對那些原本在服務業的勞工而言,更怕的是政府調漲基本工資的美意「無福消受」;疫情期間倒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商家,從屹立40年的老餐廳到巷口的小餐飲或攤商都有,對那些勞工而言,是工作機會的減少,政府「惠賜」加薪,如果讓現在的雇主無心亦無力負擔折收攤,勞工豈不加薪不成反失業?

而這個風險,確實存在,而且在往後1年可能更擴大,因為從全球到台灣的總體經濟面,明顯是在走下行路線,而且至少尚未看到盡頭。歐美同受通膨惡化之苦,加上俄烏戰爭影響,經濟成長預測值不斷下修,甚至美國被認為「從技術上來講」已進入衰退。中國在第2季受疫情再起、上海封城影響,經濟跌到近零成長,接著又是缺水、限電、房地產問題…..,今年不但5.5%的成長目標無法達成,連是否「保4」都有問題。

在這種大環境下,台灣不可能不受影響,除了全年成長率從超過4%一路下修外,8月下旬公布的7月訂單意外掉到衰退,就是一項警訊。這3年來台灣經濟是靠出口為主要動力,萬一出口動能減緩甚至衰退,影響必然擴及其它產業,更別提三不五時要再來的疫情。

此時此刻,通膨惡化、增長降低,但官僚單位繼續奉總統調高基本工資之心願如聖旨,依樣遵循、不敢違逆,雖然「服從性」可得滿分,但專業度卻可能有所欠缺 財經單位是該注意並因應其可能的後座力與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