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美國聯準會為什麽要設定2%的通膨率

2018-06-15 07:10

? 人氣

「美國聯準會再次升息,并且希望將通膨率提高到2%的目標,過去各國都是希望通膨率越低越好,爲何希望提高利率同時,還希望提高通膨率呢?」(資料照,取自推特)

「美國聯準會再次升息,并且希望將通膨率提高到2%的目標,過去各國都是希望通膨率越低越好,爲何希望提高利率同時,還希望提高通膨率呢?」(資料照,取自推特)

美國聯準會再次升息,并且希望將通膨率提高到2%的目標,過去各國都是希望通膨率越低越好,爲何希望提高利率同時,還希望提高通膨率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通膨讓大家害怕

1970年代初期,越戰開銷及美國國內支出大增,美國經常帳和外貿首次出現赤字,造成通貨膨脹嚴重,歐洲等國紛紛拿美元跟美國兌換黃金。為防止黃金無限量流到國外,尼克森在1971年8月15日片面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放棄金本位制度,物價和薪資凍漲90天並課徵10%進口附加稅,外界稱「尼克森震撼」(The Nixon Shock)。

美國在1977年到1981年美金貶值一半,通貨膨脹率超過50%,1979年國際貨幣基金(IMF)被迫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挹注了121億美元SDR提供市場流動性,通貨膨脹變成各國的夢魘。

雷根總統就任之後和聯準會主席伏克爾(Volcker)聯合拯救美元,伏克爾在1981年把利率提高到19%,控制通貨膨脹,並吸引外資買進美元。當時個銀行紛紛推出高額利率吸引存款,臺灣也在1983年也因此將優惠存款利率固定為18%。美國在1985年3月美金從1978年的低點回升50%,黃金價格從1908年的高點下跌60%,通膨率從1980年的13.5%下降到1986年的1.9%,低通膨率成爲各國領導人宣揚自己經濟成就的標記,從此各國都希望通膨率越低越好。那麽爲什麽美國聯準會在過去20年低通膨率之後,反而希望能把通膨率提高到2%的水準呢?

1990年-2011年各國通膨率

根據聯合國統計1990年-2011年全球平均通膨率為8%。許多已開發國家通膨率低於4%,日本甚至是負1%。對於消費著而言,當然通膨率越低越好,為什麽美國聯準會還會希望提高通膨率呢?

1990-2011年各地通膨率。(作者整理,資料來源:聯合國)
1990-2011年各地通膨率。(作者整理,資料來源:聯合國
世界各國通膨率(作者整理)
世界各國通膨率(作者整理)

通膨率常連於貨幣發行量

照理説貨幣發行量越高,幣值相對變低,物價也會越高。從2007年的次貸危機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美國大量發行貨幣並大幅降低利率,造成大量流通貨幣,卻沒有形成高通膨,反倒是物價平穩。貨幣供應量有M1及M2數據,一般央行以M2作爲貨幣總量的指標。從統計圖可以看出貨幣供應量大量增加(10年多一倍),通膨率卻維持低位。

美國M2(作者整理,資料來源:美國聯準會)
美國M2(作者整理,資料來源:美國聯準會
台灣M2(作者整理,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台灣M2(作者整理,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傳統經濟理論不再適用

市場經濟用供需決定價格,前提是在一個封閉社會,由生產者及消費者共同決定價格及生產數量。由於航運及電訊的發展及普及,資訊及運輸成本大幅下降,國際分工及貿易與本地生產廠商共同競爭。加上摩爾定律,消費者預期展延購買,可以買到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商品。并且暢銷的商品,很快就被國際生產者跟進,除非絕對必要的商品,延後購買反而更爲划算。當全球化成為常態,閉鎖式思維就該放棄。

溫和的通膨率可促進經濟活動

如果物價緩緩上升,消費者會預期將來購買會比現在購買更貴,降低惜購的心理。生產者也願意增加庫存,避免將來成本上升。物價太高會讓消費者買不下手,也需要減少支出為未來必須支出增加儲蓄。溫和的通膨率可以讓經濟活動穩定發展,降低預期降價心理激發消費活動。此外溫和的通膨率可以增加名目國民所得,提供名目經濟成長率,薪資也可以稍作調升,讓大家有小確幸的感覺,政客也可以因而展示自己的政績。

把通膨率視為經濟成長率,是最簡單的宣傳辦法。太低的通膨率或負通膨率,反不為經濟施政者所青睞了。

*作者為管理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