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是領導一切的:《長期博弈》選摘(1)

2022-08-31 05:10

? 人氣

這些人與他們參與的民族主義宏大論述,都致力於復興中華、追趕西方,而他們的言行就成了讓中國共產黨茁壯的沃土。中共早期領導人當中,許多人都是受到復興中華的民族主義感召,成了愛國青年。例如鄧小平,他少年時期參加了五四運動等民族主義運動,受到「舉國致力讓中國擺脫國恥」、「讓中國富起來、強起來」的感召。鄧小平和許多後來的同志一樣前往海外求學,他曾解釋其中的原因,引用的就是魏源重視的「富強」:「中國當時是個弱國,我們要讓她強起來;中國當時是個窮國,我們要讓她富起來。我們去西方學習,要出洋學點本領回來救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出國求學和參加示威之外,還有很多中共領導人物如陳獨秀、周恩來、毛澤東是從閱讀康有為、梁啟超的書開始崇尚民族主義。毛澤東曾憶述,當時他「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對他們的書刊「一讀再讀」,直到可以背出來;他年少時還曾張貼海報,倡議孫中山當中國的總統、康有為當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另有記載稱,鄧小平的父親是梁啟超創辦的政黨成員,自然形塑了鄧小平年少時的民族主義世界觀。許多中共黨人早年也都受到孫中山的影響,中共迄今仍崇敬孫中山。追隨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者在廣州成立軍政府與黃埔軍校,當時「吸引許多前途看好的愛國青年」到廣州,其中許多人後來都赫赫有名,如周恩來、葉劍英、林彪、毛澤東等。

中共建政後依據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制定政策,但無疑仍受到民族主義的使命感驅動,其中的核心就是要拉近與西方的富強鴻溝。毛澤東時代推動的工業現代化、失敗的「大躍進」運動、對成功打造「兩彈一星」的渴望,以及跨出蘇聯秩序、還向蘇聯要求意識形態領導權這種極端危險的舉動,都是出於民族主義的心思。鄧小平主導的改革開放,以及大力推動經濟與科技發展,使用的語言都明顯仿效上一代推行自強運動的前人。包括江、胡、習等鄧小平的繼任者,也進一步推動民族主義計劃,聚焦於復興中華,要恢復中國在區域與全球秩序中原有的地位。

大躍進運動為1958年至1960年,中國試圖利用本土充裕勞動力和蓬勃的群眾熱情在工業和農業上不切實際地增產。圖為大躍進照片海報。(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毛澤東時代推動的工業現代化、失敗的「大躍進」運動(見圖)、對成功打造「兩彈一星」的渴望⋯⋯都是出於民族主義的心思。(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復興

江澤民曾說,是「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口號」。而中共也的確利用了孫中山喊出的這句話,至今「振興中華」或「復興中華」的口號仍是中共執政的支柱。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戰火方熾,孫中山在此時創立興中會,宣稱其使命就是要振興中華。即使到了對日抗戰時期,鄧小平等中共黨人仍以「民族復興的路線」激勵黨內同志;中共在內戰中獲勝時,毛澤東宣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一九七八年啟動改革開放時,鄧小平和左右手胡耀邦、趙紫陽多次重申目標是「振興中華」,達成「富強」目標。一九八八年,江澤民說中共的使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