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是領導一切的:《長期博弈》選摘(1)

2022-08-31 05:10

? 人氣

民族主義政黨

稱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民族主義政黨,可能會引發爭議。很多人認為它堂而皇之的張揚民族主義姿態只是一種工具性策略,為了在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蒙塵後尋求新的正當性來源。事實沒這麼簡單。中國的確是在天安門屠殺事件及蘇聯垮台後才展開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運動,向民眾擴大灌輸民族主義的主題思想;不過有學者留意到,民族主義早就根植在中共的意識形態與認同中,當今的中共與晚清的民族主義騷亂有深長的歷史淵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長久以來的核心運作宗旨,就是找出能讓中國恢復以往大國地位的精神,以達成「民族復興」的目標。「民族復興」一詞今天是習近平政治計劃的核心用語,但這個詞有長遠歷史,近兩百年來瀰漫在中國的政治活動中。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汪錚指出,這個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孫中山,而且幾乎所有現代中國領導人都曾引用,從蔣介石、江澤民、胡錦濤」。「復興」的概念提供一種使命感,不僅能用在中國的國內改革,也能用在大戰略中。

富強

一七九〇年代,喬治.華盛頓擔任美國第一任總統的首個任期時,清朝仍處於盛世。但之後數十年,多省騷亂不斷、外國掠奪頻生、朝廷施政僵化,讓部分官員感覺到中國已步入衰退。

魏源就是其中之一。他重新張舉中國歷史思想中的經世致用之學,強調國家應追求「富強」,而不推崇儒家傳統中倡議的「德治」。內政衰敗的中國,在慘烈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迎面撞上歐洲的帝國野心,中國所謂的「百年國恥」於焉展開。隨著中國國力衰頹,越來越多知識分子關注如何重建實力,找回往日榮光。夏偉(Orville Schell)與魯樂漢(John Delury)撰寫的恢弘史書《富國強兵之後:中國的百年復興及下一步》提到了中國對「富強」的痴迷,其中指出,魏源讓「富強」這個源於兩千年前的用語復活,正是時候。

自此以後,它「一直如北極星一般,引領著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領導人」。

2022年7月,北京公園裡的市民,背後的標語寫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聯社)

魏源讓「富強」這個源於兩千年前的用語復活,正是時候。自此以後,它「一直如北極星一般,引領著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領導人」。圖為北京公園,背後的標語寫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資料照,美聯社)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百年之間,中國蒙受一連串敗戰之恥,清朝的巨廈崩塌,幾個世代的學者與運動人士也藉著倡議魏源的「富強根基」而崛起。繼承魏源思想的馮桂芬,則在目睹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之亂幾乎讓清朝覆滅之際,推行了「自強運動」。他影響了一整代的學者,也影響了本書前言中談及的晚清名臣暨軍事將領李鴻章。

馮桂芬病歿後二十年,晚清情勢略見好轉之際,中國又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給日本。這場戰爭讓康有為、梁啟超等學者,以及孫中山這樣的民族主義革命者備受打擊,他們隨即各自提出中國應該追求的道路,終極目標都是要自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