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大戰略3》日本不是「歷史否定主義」國家,而是國際自由秩序保護者

2022-07-14 05:50

? 人氣

安倍的大戰略雖說並不迴避軍事手段,但對外交、經濟、與觀念思想工具的強調也不遑多讓。有關這一點的誤解,使許多人在安倍上台時紛紛提出警告,說日本將重返軍國主義老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安倍用海洋與大世界作為戰略架構的做法已經生效:今天世人眼中的日本,不是一個歷史「否定主義」(revisionism,譯按:意指否定歷史事實,也稱為歷史修正主義)國家,而是極端重要的國際自由秩序保護者。

其次,從歷史角度對日本的海洋戰略進行反思,不難看出身為島國自然而然的優先選項。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街頭遇刺身亡。圖為2012年10月17日,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美聯社)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街頭遇刺身亡。圖為2012年10月17日,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美聯社)

我們今天一般認定,日本於一九三○至四○年代在亞洲大陸擴張利益線的做法,對於仰賴海洋的島國而言不僅風險過高,也是一項對國家資源分配的嚴重誤判。這種做法不僅不道德,就戰略而言也很愚蠢。對今天的日本而言,與其他海洋大國互通聲氣以強化全球商務標準、保護海上通道,是理所當然的走勢,安倍的傳承很可能因此持之久遠,其他主張聯中抗美的另類戰略也因此將乏人問津。美國、澳洲、與其他海洋民主國紛紛採取同樣做法、構築「印太」戰略的事實,會進一步強化這種架構的持續。所以說,早期海洋戰略的出現、瓦解、與戰後的逐步復甦,對安倍的日本外交政策轉型有重要的歷史助攻之效。

再談第三點。日本的海洋戰略架構一方面說明它何以能幫日本有效運用國力、投入海上通道與全球標準防禦,同時也為這項新戰略不斷出現的一些缺失提供了解釋。日本已經大體上放棄了塑造朝鮮半島地緣政治—而這正是山縣有朋提出的原始利益線的目標。我們將在下文中看到,僅根據歷史恩怨或國內政治,不能解釋日本對南韓政策何以出現自我挫敗式的轉向。從海權觀點來說,朝鮮半島顯然對日本大戰略至關重要。二○一七年的美國與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DPRK,北韓)危機讓日本提高警覺,但日本多年來一直沒有嘗試塑造朝鮮半島地緣政治—或許這是因為日本志在海權,將重心擺在海上所致。

歷史就這樣提供了關鍵時空背景,但這裡指的,不僅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那段歷史—政治學者喜歡用那段歷史與日本戰後的反戰綏靖主義作對比。隨著吉田主義為新的大戰略取代,與百年前相形之下,日本做出的選項好得太多。透過更加主動的海洋戰略架構,安倍想證明日本二十世紀早期的擴張是日本歷史上的反常,而不是常態。這套說詞不能為日本開脫一九三○與一九四○年代在亞洲各地犯下的罪行,但它經由地理角度,確實提供一個更長遠的歷史視野,幫我們了解日本決策人面對的一些揮之不去的誘因。基於這個理由,本書將就較廣的歷史背景,以日本在陷入軍國主義狂潮前所做選項為開端,逐一探討日本戰略的方方面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