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廷碩觀點:正視高等餐旅技職教育的發展

2022-07-16 06:30

? 人氣

五、餐旅教育首重「態度」的培養,倡導「型」、「心」、「性」的教學法﹔受到家庭結構的改變與少子化趨勢的影響,使得家庭教育失能,怠忽對子女倫常教育與社會責任的關注。良弓始於檠﹔遵循職場倫理、樂於團隊合作與良好的服務態度的培養應始於心,故而倡導「型」、「心」、「性」的教學法,藉由外型的約束、心性的調適、使能符合餐旅產業所需的服務特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六、發展高品質國際旅遊,提升餐旅從業人員所得;台灣本地旅遊市場人口有限,發展旅遊提升餐飲從業人員的所得,有待引進高消費能力的外籍觀光客﹔盤點台灣的旅遊資源,我們擁有良好的社會治安、善良熱誠的住民、多元的夜市美食、高素質的餐旅服務人員,惟外語溝通能力尚有可進步空間。餐旅服務首重溝通,外語「聽」、「說」能力是旅遊產業國際化所不可或缺的,也是未來職場跨領域發展的基礎。政府宣示在2030將台灣發展為雙語國家,並營造友善雙語觀光環境,對高素質餐旅人才而言為一大就業利多。

七、鬆綁餐旅技職教育招生的員額;餐旅畢業學生從事餐旅產業比率偏低,應是課程設計規劃與教學方法的偏誤所造成學用的落差加上餐旅產業薪資水平不高所致,而非以統一調減餐旅領域系科招生名額來因應,此種倒因為果的做法,不僅抹煞了眾多莘莘學子對於餐旅興趣的發展,更與當初推動鼓勵年輕學子多元發展,適才適所的教改美意相違,對國家觀光產業發展甚為不利我,此一政策持續演變,將會造成未來參與管理人才的斷層。

八、打造台灣成為東方餐旅教育文化中心;餐旅教育並非僅是培養餐旅服務的技藝,更必須含有文化的底蘊,面對台灣少子化的衝擊,優良的餐旅教育文化,將可吸引全球有興趣於中華餐旅文化的外籍學生負笈來台,解決台灣少子化所面臨的問題,更可將中華餐旅文化傳佈全世界。

*作者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旅館管理系退休專技教授/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