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是他:造成中國經濟衰退的習近平,恐將持續獨裁到2027

2022-05-30 18:00

? 人氣

2022年5月20日,北京一位防疫人員跟一位剛做完新冠篩檢的小朋友。(美聯社)
2022年5月20日,北京一位防疫人員跟一位剛做完新冠篩檢的小朋友。(美聯社)

除了清零政策之外,《經濟學人》認為另一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也同樣是習近平的意識形態所造成。那就是習近平用來應對「百年未見巨變」的所謂「新發展理念」。「百年未見巨變」最典型的一項就是中美關係的對立,面對此等變局,包括解決不平等、壟斷與債務問題,確保中國主導新技術,反抗西方制裁都至關重要。問題是習近平認為,這些目標都應該由黨發揮領導作用,執行過程則是以飄忽不定的懲罰為主。天價罰款、出台新規、清洗巨頭等作法,使得對中國GDP貢獻8%的科技業停滯不前;房地產行業佔據中國GDP超過五分之一,但中國政府對其實施嚴厲打擊後出現資金短缺ー這也是4月份房屋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7%的原因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政府希望藉著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能夠在今年實現官方設定的5.5%經濟成長目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9日敦促官員以「果斷行動」恢復經濟成長,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同步下調了抵押貸款利率,中國共產黨也試圖安撫受到驚嚇的科技巨頭。然而《經濟學人》指出,這些措施恐怕無助改變嚴厲的封控措施,或者降低習近平經濟模式帶來的風險

2022年5月19日,新冠疫情下的北京。(美聯社)
2022年5月19日,新冠疫情下的北京。(美聯社)

這涉及如何擴大中國經濟生產力最低的這一部分—也就是國營事業,即便中國的產業政策曾經獲得成功,像是在先進電池領域確立了全球性的主導地位。習近平希望科技實力與國家資金的加持將使決策更加靈活,但中國的「鐵鏽帶」與晶片行業也確實遭遇了慘敗。

至於中國經濟最具生產力的部門—民營企業,由於經濟誘因已經受到損害,中國的金融市場出現大量資金外流,中國股票的交易價格比美國股票低了45%,接近史上最大差距。許多人擔心任何企業的財務優勢,都會受到反對私人財富與權勢的政黨加以限制;創投則將目標轉向擁有最大補貼而非最佳想法的企業。而且中國的主要經濟部門40年來首次沒有出現任何自由化改革,《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經濟成長也將受到影響。

2022年5月18日,北京街頭的新冠核酸檢測站。(美聯社)
2022年5月18日,北京街頭的新冠核酸檢測站。(美聯社)

習近平的意識形態不僅會衝擊中國經濟,更對全世界造成重大影響。《經濟學人》指出,雖然刺激措施可能會刺激需求,但中國可能也會出現更多的封控,危及全球經濟出現衰退。中國經濟的規模與複雜程度讓跨國公司難以忽視,但就像蘋果公司一樣,許多企業也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重新平衡供應鏈。《經濟學人》認為,到了2030年代,中國的領頭企業可能依舊主導部分行業,但西方國家也可能變成更謹慎的中國產品進口國。

《經濟學人》指出,由於民間企業遭到中國政府打壓,這意味著中國商業在海外的發展將更多地由國家主導、甚至政治化。這可能使得中國的海外經濟活動變得帶有更多惡意,也更加缺乏效率。不過在日益遭到孤立的中國國內,《經濟學人》認為即便老百姓會在網路上發洩因為封控或失業產生的不滿,但在黨的監控、宣傳與壓制下,這些怨氣大概不太可能轉化為實際行動;至於黨內或許會有技術官僚不同意國家的左傾,但他們也缺乏挺身反對的力量和勇氣。從中國菁英政治的黑箱作業可以看得出來,69歲的習近平根本沒有競爭對手,直到2027年之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這項獨裁統治(one-man rule)缺陷,恐怕還要持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