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的歷史脈絡:美國的「霸權重力場」vs.俄羅斯的帝國主義幻夢

2022-04-19 08:10

? 人氣

那麼美國是否、如何「刺激」或「挑釁」普京?卡根強調關鍵絕非「威脅俄羅斯安全」。近代俄羅斯/蘇聯曾三度遭到入侵,但後冷戰時期的俄羅斯享有其近代難得的安全態勢。北約雖然從東歐吸納新成員,但俄羅斯的西翼(western flank)從此不必枕戈待旦,北約也以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所說的「歐洲架構」控制住俄羅斯的忌憚——統一的德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1980年代晚期到1990年代晚期,俄羅斯蘇聯的國防預算急遽縮水,軍隊員額幾乎減半,除了財政與經濟上的不得不然,也體現了當時莫斯科領導階層對西翼的「放心」。其實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無論美國抑或其歐洲盟邦,有誰會想主動攻擊一個擁有數千枚核彈、上百萬現役部隊的國家?

總而言之,美國在歐洲影響力的升高,以及自由主義的擴散,與其說是美國追求的政策目標,不如說是歐洲權力態勢轉移的自然結果:美國及其盟邦能夠提供繁榮、自由與安全,因此吸引東歐國家相繼投靠。相較之下,俄羅斯無法提供、挽留不住,就算試圖恢復往昔勢力範圍,也終究是白忙一場,美國與盟邦更完全沒有必要將東歐國家送回虎口。

俄羅斯的選擇:接受新現實,融入國際秩序

虛幻且危險的帝國夢之外,俄羅斯其實有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接受新現實,設法融入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放棄政治與軍事野心來換取經濟發展。近代史上的英國、法國、德國與日本都曾有過「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轉型歷程,德、日並因此讓全人類付出慘重的代價。可惜的是,俄羅斯由於自身的特殊性,一直沒有走上這條轉型之路,如今更以發動戰爭做困獸之鬥。

卡根專文的副標題是「美國能否學會運用自身的力量?(Can America Learn to Use Its Power?)」他筆下的美國有如一個「傻大個」,不太清楚自己對其他國家的吸引力與影響力,或者說是「重力場」。冷戰結束後,許多人期望美國轉型為一個「正常的、一般的、普通的」國家;但問題在於:身為一個全球性的霸權,美國不可能「躡手躡腳走下舞台」。

對付侵略成性的獨裁者,出手要早、下手要重

分析家常說普京「能把一手爛牌打成好牌」,但他牌桌上的對手也有「功勞」。2008年普京入侵喬治亞、2014年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美國與盟邦的反應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義正辭嚴但虛應故事。卡根主張,對付這種侵略成性的獨裁者,美國出手要早、下手要重,以擔心衝突風險為由息事寧人,只會引發更大的衝突與風險,俄羅斯已經以烏克蘭做為「教材」,為美國與盟邦上了寶貴的一課。

卡根也強調,美國要充分體認自身在世局的角色,體認維持自由世界秩序是其切身利益。除了協助捍衛烏克蘭領土完整,美國與盟邦也應該全力促成俄羅斯在政治上與經濟上融入自由世界秩序,嚇阻它不要再企圖以軍事手段重建勢力範圍。美國對俄羅斯的政策其實可以參照對中國的政策:美國接受中國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發展;然而一旦中國對鄰國動武,美國必然強勢回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