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正東觀點:正確解讀共軍演習的戰略訊號

2018-04-23 06:20

? 人氣

IL-78及Su-30,共軍IL-78加油機和蘇愷30戰機。(國防部提供)
IL-78及Su-30,共軍IL-78加油機和蘇愷30戰機。(國防部提供)

相對而言,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尚短,1979年兩岸中止砲擊,1987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兩岸關係正式展開,至今也曾經歷兩次轉折。第一次轉折是1995年李總統訪美後,解放軍兩次對台海飛彈演習,兩岸官方走向對抗,其後經歷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至陳總統連任後,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兩岸幾乎來到戰爭邊緣。正是戰爭邊緣的龐大壓力,促使藍營兩個政黨陸續和中共破冰,至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政,兩岸關係進入第二次轉折,官方的合作開啟兩岸大和解大交流的時代。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雖然蔡總統主張維持現狀,但兩岸以九二共識為核心的各項歧異持續擴大,從陸客驟減、無緣世衛大會、和巴拿馬斷交,到近來賴院長的數次台獨談話,兩岸關係再度來到劍拔弩張的第三次轉折邊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三十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驅動力都是來自民間,很多政策是民間先行,政府再被動回應。1987年開放探親,是回應上百萬家庭等待四十年與家人團聚的渴望。1993年開放大陸投資,則是對眾多中小企業在台幣升值及國內成本升高下,私下前往大陸投資的正面承認。兩岸官方對抗的1996-2005年間,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美國網路泡沫、和大陸入世的外在環境下,台商前往大陸投資屢創高峰,這是2005-2008年兩岸關係第二次轉折的社會基礎,並受惠於兩岸產業分工對台有利,以及企業能夠移動資本兩項因素。然而,當前兩岸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兩岸關係的新驅動力從企業移動轉向個人移動,但個人終究不是企業,無法輕易跳出政府管制範疇,更難形成推動政策改變的力量,若官方走向對抗,民間力量恐怕欲振乏力,這是未來兩岸關係的深層危機。

川安會。安倍晉三與川普。(美聯社)
川安會同時,日本也與中國展開外長級經濟會談。安倍晉三與川普。(美聯社)

回顧歷史,兩次中美關係轉折,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都直接受其影響,甚至發生更本改變。當然,中美關係維持不變,兩岸關係也會發生改變,但不至於撼動中美關係。相反的,穩定的中美關係還可侷限兩岸關係的波動。如今,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同時來到轉折邊緣,兩者共振下擺盪波動自然格外劇烈。從區域的格局來看,在中美徘徊於敵友和戰之間,美國在亞洲盟邦如韓國和菲律賓,都深諳兩邊交好的必要 。最有能力與意願抗衡中共政權的日本,亦復如此。上週安倍訪美之際,日本也與中國大陸展開外長級經濟會談。唯獨台灣,至今仍缺乏與大陸的有效溝通,形單影隻,成為大陸向美國舞劍的最可能目標。

應對中共軍演,根本之途,仍須從兩岸關係著手,化被動為主動,以主觀能動突破結構限制,排除心理戰所欲創造的恐慌效果,並舒緩中美關係變動過程釋放的龐大壓力。孫子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若僅從戰術面回應,難免疲於奔命,唯有在戰略層面做正確抉擇,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從兩岸關係著手,正是在戰略上確保台灣立於不敗之地的選擇。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本文原刊《筆震》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