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灣關係法》能解台海危機?

2022-03-31 07:20

? 人氣

1982年8月17日,八一七公報簽署的當天,時任美國總統雷根發給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茲、國防部長溫伯格一份備忘錄,強調美國同意減少對台軍售的意願,是以中國持續其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承諾為先決條件。(圖取自AIT網頁)
1982年八一七公報簽署當天,雷根簽署備忘錄強調,美國減少對台軍售的前提是中國和平解決兩岸分歧。據此對台做出「六項保證」。(圖取自AIT網頁)

《台灣關係法》在對台軍售上一個重要突破是:明文由總統和國會共同決定對台軍售。但法案中並沒有明訂軍售程序、之後國會也未針對台軍售具體規範,因此國會也沒能真正參與軍售決策過程。一九九三年親台的參議員穆考斯基主導一項議案,要讓《台灣關係法》取代《八一七公報》做為對台軍售的指導原則,但白宮和國務院反對,最後只是以對行政部門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方式通過。到了2020年,國會通的《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 of 2020)也是如此,雖然其中強調對台軍售常態化,但這只是年度聯邦撥款法案中的一部分,是對行政部門沒有約束力的意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軍售擺脫「八一七」,但戰略未轉清晰

1997年,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華盛頓出席記者會。(AP)
中國1998年還在上海逼柯林頓(右,Bill Clinton)宣布對台「新三不政策」。圖為1997年江澤民(左)訪華府。(AP)

《台灣關係法》以國內法形式規範外交關係是很特別的作法。中國方面強調依照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定義,《八一七公報》就是條約的一種;台灣與美國一些學界政界人士會主張,《台灣關係法》是經國會通過,位階高於外交公報,後者未經國會批准並不等於條約。

《台灣關係法》也是總統與國會之間權力鬥爭的結果。國會不滿白宮一手主導美中建交,把國會排除在決策外,因此主動積極立法。不過外交本來就是總統的權力,即使國會通過了《台灣關係法》,總統做外交決策時也不想被這部法綁手綁腳,當然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過去,美國急於和中國交往(engagement),就用《台灣關係法》限縮台美之間只能非官方往來,中國甚至覺得三公報不夠,1998年還在上海逼柯林頓(Bill Clinton)宣布對台「新三不政策」。從歐巴馬後期、尤其川普(Donald Trump)以來,美國要抑制中國在亞太勢力擴張,就放寬與台灣交往的限制、支持台灣擴大參與國際組織。

近年來台美官方往來的確大幅鬆綁、軍售也實質擺脫了《八一七公報》的羈絆,但是從川普到拜登都未明白宣稱放棄「戰略模糊」──即使前兩年美國國關外交界激辯論著華府是否該放棄對台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但是白宮一直未這樣做。

拜登去年10月接受CNN訪問,被問到美國是否會防衛台灣時說:「會的,我們對此有承諾。」被認為他放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但白宮立刻消毒,稱美國政策沒變。國務院則稱「從他(拜登)對台灣問題的所有言論中應該清楚的是,我們對台灣的支持堅如磐石,我們致力於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但「堅如磐石」是形容詞,不是具體承諾。

沒烏克蘭的抗敵決心,山姆大叔也難救

2022年3月18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期間,美中兩國領導人拜登、習近平視訊通話(AP)
美中領導人線上峰會。拜登雖然關切北京在台海的脅迫與挑釁,但也未清晰表明美國會出兵制止。(AP)

3月19日拜登與習近平舉行線上峰會,拜登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雖然關切北京在台海的脅迫與挑釁,但也未清晰表明美國會出兵制止。他還是行禮如儀地重申依《台灣關係法》、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

當然,拜登用模糊的話語談中國犯台,總比俄國入侵烏克蘭前拜登就先宣告美國不會出兵好。只是單靠戰略模糊的《台灣關係法》沒辦法保證對台海危機「美國會介入更深」,台灣如果沒有像烏克蘭人民與領導展現出抗敵的決心意志,山姆大叔也救不了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