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美貿易戰的「轉折點」來了嗎?

2022-04-01 07:20

? 人氣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說要以新的貿易政策對中國施壓。(取自CSIS網頁)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說要以新的貿易政策對中國施壓。(取自CSIS網頁)

上週美國政府重新豁免352項中國商品關稅,讓外界認為貿易戰可以已迎來「轉折點」,只是這個期待應該是要落空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周公布重新豁免對352項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包括泵和電動機等工業部件、某些汽車零部件和化學品、背包、自行車、吸塵器等消費品。這個決定被外界認為可能是中美貿易戰走向緩和的「轉折點」,原本加徵的關稅有望逐步降低解除。

而美國政府要讓貿易戰緩和的原因,也是為自身利益考量。最現實的當然是美國正處於40年來最嚴重的通膨中,通膨率已接近8%,而加徵關稅當然會讓通膨加劇,再者,美國不想再加劇與中國的貿易戰爭,以利兩國未來能在其它全球議題上合作,特別是俄烏戰爭後。

不過,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有意義」,因為這些商品原來就有得到為期1年的關稅豁免許可,但目前已過期1年多,這次應該算是「重新得到」豁免許可;而且,去年10月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將重新豁免549項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但最後公布得到豁免的項目只有352項,只有當初說的6成多,因此是否能視為「轉折點」是大有疑義。

至於通膨因素,從拜登政府的作法來看,此因素在對中的貿易戰中,顯然不是擺在太前面的考量因素。事實上,去年財長葉倫就已數次提到加徵關稅反而傷害美國經濟、助長通膨,但至今1年多,拜登政府還是未降低對中國貨加徵的關稅,態度上也尚未看到鬆動,顯然有其政治考量。

更何況最後讓美國的通膨飆上近8%,主因還是能源價格,降關稅的影響反而不會太顯著,如果降關稅結果是政治傷害大於經濟利益,拜登政府更是無意為之。

未來一段時間,反而要擔心中美經貿戰又有「新戰法」,因為日前戴琪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美國不會再「袖手旁觀」,將更積極地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施壓,要求其改變美國認為扭曲市場的貿易做法,而且「正在準備一種新的對華貿易政策做法」。前日戴琪在國會作證時又表示,對中國的政策要作出「戰略轉變」。

觀察過去1年戴琪對中國的態度可揣測出美國政策的傾向、中美經貿關係的溫度。戴琪在上任初雖然被認為是對中的鷹派,但之後態度放軟,對外表示會把某些中國商品排除在加徵關稅名單上,而且會啟動更多排除程序;之後在一場公開演講中,她說不認為有所謂的「中美脫鉤」,反而說出中美要「再掛鈎」的話。當時美方官員也多次表達「不尋求改變中國經濟結構」、不會想改變中國體制….。

但現在這種偏鴿派的聲音又逐漸消失,「鷹氣昂揚」的戴琪又回來了。她在接受訪問時說,美國不會停止推動挑戰中國,促使中國改革,「但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等中國做決定」,「我們需要把規則翻到新的一頁」,最重要的是她說:「美國正準備新的中國貿易政策做法」、「會更積極施壓中國」。接著在國會中表示,下一階段美國該做的不是向北京施壓,而是應該著重於實現經濟獨立,透過在美國境內的「戰略投資」,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外界認為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啟動新一輪的301條款貿易調查,結果則可能導致對中國加徵新的關稅甚至禁運。不過,啟動貿易調查是「老招」,不符合戴琪說的「新的中國貿易政策作法」,而且,不論是加徵關稅或禁運,其實早作過,對中國雖有傷害但仍能承受、更未能促成任何改變。更何況在通膨揚升之際再來加徵關稅,不論在經濟上或是政治上都不是聰明的決策。

戴琪對何謂「新的貿易政策作法」並未多言,外界只能猜測,也許是與供應鏈有關的政策、也許是與印太經濟架構有關,也許是一套包含傳統的關稅、禁運與新的其它措施的「組合拳」;如果是她在國會中說的「美國要經濟獨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引發的疑問則是:伴隨著要讓美國經濟產業更獨立(其實這就是過去多年美國想把製造業拉回本土的思維與政策),美國政府會祭出什麼招?高關稅?貿易壁壘?斬斷中國供應鏈?

現階段答案不明確,唯一可肯定的是:中美貿易戰還要繼續戰下去,這應該是明確的訊息,期待加徵關稅降低甚至取消、中美貿易重回正軌者,大概還有得等。

至於到底要戰到何時,如果以外界多認為中美的競爭是長期的霸權之爭,那大概就要持續數年,一直到中國如當年日本一樣「被打下去」,或是美國終於承認貿易戰、關稅戰都已再難有收益而鳴金收兵時,這場貿易戰才會完全結束,在此之前,即使出現短暫的緩和,但要轉折由負往正,恐非易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