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烏反入侵之戰─台灣應即刻思考佈局「國土防衛部隊」!

2022-03-26 07:10

? 人氣

參謀總長李喜明4日前往台南基地,慰勉IDF戰機飛官。(軍聞社)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右),主張另行設立一支常備的國土防衛部隊。(軍聞社)

于北辰:確實執行4個月的軍事訓練很足夠了!

于北辰很耐心地解釋,制度上把「義務役」和「志願役」做明確界定,義務役進來4個月是「受訓」,志願役一做5年、10年甚至30年是「服役」,兩者是不一樣的事。​于北辰強調,不是人多就有戰力。而是把必要的人放在必要的位置,跟現在的武器裝備做良好結合,才能提升戰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于北辰以烏克蘭戰事為例,直問戰車會叫義務役士兵來開嗎?高階的愛國者飛彈、天弓飛彈,會叫義務役來射擊或管制嗎?這些高級專長一定是志願役來負責,這是他的工作、他的職業;義務役役期就算拉長到1年,也訓練不出來。​

于北辰在最後總結上坦然主張,4個月的軍事訓練是足夠的,如果省去行政雜務,好好落實訓練,配合以後每年14天的教召,他覺得就是可用之兵。

這裡有必要在舉出一位年輕作家林于凱自述其在十幾年前服兵役的親身經歷供為大家參考。他的PO文〈要四個月 #軍事訓練,還是 #一年兵〉開宗明義即點出一個兵役問題的死穴:「我覺得重點可能不是四個月還是一年,而是:在裡面訓練什麼?」該文有一大段親身經歷的描寫:

下三軍聯訓基地的時候,進訓部隊被駐地單位拗,要派人去給後勤科使喚,我就是被派去供人使喚的那個,那真的是很誇張的一段時間,半夜我要陪官爺出去外面打網咖,打完凌晨兩三點載他們回營區,哨兵默契地當沒看見,他們去睡覺,我清晨六點半要先進科內,如果科長來的時候,趕快打電話叫爺們來上班。

這都不神奇,神奇的是,我一個測量士,被拗去畫基地道路及營舍改建工程圖,我記得當初一個營舍改建的預算是四億元,每天半夜加班到十二點,整個工程圖就在我手中完成了,而我的背景跟建築土木一點關係也沒有。.....

徹底斬除朽化的「黃補精神」神主牌

作家林于凱的上列陳述,涉及到軍中管理「效率」的陳年嚴重問題。軍中那塊所謂早已被神化(=腐化)的「黃補精神」之神主牌,於今徒留「國共親愛」之往事卻已然毫不「精誠」的陽奉陰違與混日子的作假文化,如果再不「揮淚」徹底斬除,則不管是一年、兩年或四個月役期,結果仍然是虛幻的改革與空轉。

研究國際戰略出身的專欄作家吳崑玉在3月22日發表的專文《關於打仗 台灣人先想好這七個問題》中就提到當今軍中這些令人發愁萬般的煩惱。他說:

在爭論役期問題時,常忽略了「效率」這個關鍵問題。四個月役期如果不能訓練出一個合格的步槍兵,那就是徹底的浪費。還不如廢除兵役,另開外掛,由願意為國家打仗的人組成志願民兵團,短期服役,長期以「週末戰士」的方式維持戰力,戰時就地組建防衛戰術要點。......軍中服役不應是每天搞「兩皮」(頭皮和草皮),而是有能者應受基層管理職能訓練,專長者擔負符合其本業本學專長的工作,使其退伍後更易在企業謀得較好工作。

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將軍也在24日的電視訪談中強調,邏輯應該是軍事改革優先,接著才是兵役改革,再來全民國防,最後全民皆兵。

當然這些住章或說法裡,都還必須要搭配上有一個牢靠的認知之基本前提「為何而戰?」

設若是某些早已投靠威權者而成天只想著要借對岸惡鄰之力在台灣興風作浪以圖「奪回執政權」之輩,縱使予之再多的討論與對話,也全都是枉然白費!

文末且容我引用二戰名將巴頓的金句共勵:「戰爭的目的不是要你為你的國家犧牲,而是要讓你的敵人為他的祖國犧牲。」(The objective of war is not to die for your country, but to make the other bastard die for his.)

*作者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為網路媒體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