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專文:與典範同行─從他們在歷史時刻的自處裡找到人性高度

2022-03-25 05:50

? 人氣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我們的世紀從文明的幻想開始,如今一步步走入野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主的理念在廿世紀末成為普世價值,人們忽略的是這個民主價值正同時被資本主義宰割,被即將崛起的社群媒體帶上極端,沒有人願意傾聽對方,在受傷的時刻,人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傷口,聞到自己濃濃的血味,也誇大自己的失落。

廿世紀的兩場大戰,重塑了世界的歷史格局:廿一世紀那些崛起的大國開始衰落,曾經崩潰的土地卻有了生機。

沒有人慶祝這是東西文化重新平衡,也沒有人認為世界正走向更好的平等。

他們説:亞洲人,偷走了我們的工作!然後把亞洲人,聚焦於一個令人討厭又無力替代其生產力的中國。

美國的港口還在堵塞,千萬個層層疊疊的貨櫃如世界奇觀,但美國的總統不願面對,試圖把通貨膨漲的根本因素:基礎設施落後、民主黨無能處理碼頭工會等,轉嫁至俄烏戰爭。

於是藉機,兩群仇人,不同價值觀的敵對陣營,一起宣揚「民主治理的危機」。

小羅斯福的祖國、丘吉爾的祖國,瞬間把已埋在地下的他們,變成「異鄉人」。

英美佔領世界價值觀的論述,滔滔不絕,長達兩個世紀:Hey,Jude,豈止是流行音樂。

直到梅克爾現象崛起。

那是二十世紀的戰敗國,那是廿世紀的屠殺者,那是一個女人,那是一個來自東德的女人。

她帶著一切卑微的符號走入廿一世紀,承繼英美從來不屑的德國憲法制度,大聯合政府,相信民主的前提是容忍,人權的前提是不分宗教、種族。

那些英美歷史及哲學文化曾經教她的事,成為她的政治準則。沒有懷疑,不只是口號。

她如此平凡,卻創造廿一世紀最閃耀的光芒。她的勝利不是來自於「征服」,而是默默的「把國家及世界利益置於個人狹獈的利益之上」,把每位美國總統就職演說的誓言變成真實的行動,而不是每四年一月廿日冰冷空氣中一段冒煙的聲音。

梅克爾,就是典範人物。
梅克爾,就是典範人物。

梅克爾下台之前已經意識到「北溪二號」天然氣管可能引發烏克蘭戰爭。她進行了最後一次外交訪問,試圖告訴普丁、澤倫斯基、波蘭及美國,戰爭的危險。她希望澤倫斯基撤回加入北約組織的申請,除了德法早在2008年已經否決外,烏克蘭試圖加入北約,將讓普丁找到藉口,不惜一戰。她告訴俄羅斯,即使海外俄裔有著外人不能理解的俄羅斯悲情,但戰爭將把俄羅斯打回經濟災難的原形。她告訴克里姆林宮美國總統拜登正是最想否決北溪二號的人物,他會希望歐洲有事,而德國不得不否決北溪二號,改向美國採購液化天然氣。她和拜登政府溝通,希望美國了解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溪二號,不是為了壯大俄羅斯,而是德國必須終結佔能源29%的煤炭發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國想要銷售的液化天然氣LNG,過份昂貴,不是德國及歐洲為了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的答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