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烏俄戰爭,不是台海衝突的範本

2022-03-17 06:10

? 人氣

在美國賓州參加反戰遊行的示威者,扛著烏克蘭國旗前進。(美聯社)

在美國賓州參加反戰遊行的示威者,扛著烏克蘭國旗前進。(美聯社)

烏俄戰爭正邁入第三周,國內外輿論不免將「今日的烏克蘭」與「明日的台灣」相提並論。雖然台灣與烏克蘭都被身旁的專制大國視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此成為「西方民主世界」與中俄「威權聯盟」衝突的導火線之一,然而台灣與烏克蘭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有其根本不同之處,若台海衝突爆發,與當下的烏俄衝突也只有有限的相似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烏俄衝突中,俄羅斯與歐美國家對於彼此的紅線並未達到共識:

俄羅斯今日對於北約擴張的恐懼與論述皆源自於蘇聯解體與兩德統一時美俄雙方高層對北約後續發展的含糊溝通。從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一路到今日的普廷 (Vladimir Putin) ,俄國領導人一致認為西方曾經答應「北約不會東擴」。戰事爆發幾個月前的幾輪談判仍無法在此取得共識。反觀,美國與中國對彼此紅線的認知已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中建立。

同時,美國與北約也曾表達沒有協防烏克蘭的義務。美軍注意力轉往印太更讓俄國有機可乘。在此層面上,美國對烏克蘭始終保持戰略清晰。儘管北約仍堅持未來納入烏克蘭的可能性,但此種「戰略模糊」反而觸碰俄羅斯紅線。相對而言,美國雖然也在台海議題保持戰略模糊,此模糊地帶卻建立在中美雙方的某種共識上。

俄國的「現代化戰爭」無影無蹤

其次,俄國並非工業大國,與歐美經濟接軌有限,這次也沒有打出一場現代化戰爭。

蘇聯解體十年內,俄羅斯分別討伐車城與喬治亞。雖然最後都以勝利告終,但俄國內外都明顯注意到後蘇聯的俄軍裝備落後、狼狽不堪。因此,俄軍在 2008 年後展開一系列軍事改革。2014 年克里米亞事件可以說是俄軍現代化的轉捩點:與之前相比,配有先進裝備的俄軍有效地搭配資訊戰、電子戰等其他非傳統元素發動一場現代「閃電戰」。

突如其來的攻勢讓烏克蘭守軍迅速投降,俄軍也火速拿下克里米亞半島與進軍東烏克蘭。隨後,西方軍事觀察家如臨大敵,對俄羅斯的「混合戰爭」(hybrid warfare) 展開一系列研究。美軍也隨之對自身混合戰能力展開檢討。

克里米亞的經驗不只讓西方高估俄軍,也讓莫斯科嚴重錯估自己與對手。俄羅斯本打算重演克里米亞戲碼迅速拿下烏克蘭,但這次「混合戰爭」卻無影無蹤。

相較於 2014 年派出的少量菁英特戰部隊,俄方此次派出大量經驗與裝備參差不齊的徵兵部隊。雖然俄國成功研發多種先進裝備與武器,但俄羅斯軍工業面臨量產困難。因此,俄軍過去曾展示的種種無人武器平台在本次戰役中幾乎沒有角色。前線觀察也指出,俄軍甚至必須使用未加密的手機連上烏克蘭行動網路進行戰場通訊,造成情資大量外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