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不公不義的臺灣」—─政治紛爭的時代悲音

2022-01-21 07:00

? 人氣

難以想像,作為一生摯愛中華民國的三民主義者,龐君目睹耳聞這一切,該有何等痛心?其曾於美國布朗大學專攻社會學與發展理論,博士論文也以臺灣的國家及經濟轉型為例。歸台之後,長期專注國家發展研究與臺灣經濟轉型,並自2004年以來一直擔任國民黨智庫科技經濟組顧問。面對全球化浪潮,龐教授一直呼籲兩岸抓住全球化機遇實行優勢互補,譬如共同制定資訊通訊(ICT)產業標準謀求發展共贏等。正是在其親身躬行的推動之下,兩岸成功協商合作,統一制定資通訊產業標準並沿用至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越演越烈的兩岸緊張趨勢,一向注重構建良性關係的龐君曾於2019年敏銳指出:時間籌碼是往大陸傾斜,在大陸不斷推動區域經濟及一帶一路的背景之下,「反中」只會讓臺灣日趨邊緣化。其在社交媒體(中時新聞網)最後發表的文章,正是去秋撰寫的《一個繁榮的大陸會是臺灣成長的活水》。時值美國正式推動抗中科技競爭法案如《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及《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nited State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不久,在撰文中,其客觀分析了中美之間的貿易抵制與科技脫鉤,並指出大陸政治改革仍有空間。

其於文末再次呼籲:「臺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都來自於兩岸經貿交流,一個繁榮的大陸會是臺灣成長的活水」,「大陸若有變異,臺灣必無苟免」;但無論是來自大陸極左陣營或小粉紅的「武統」叫囂,還是蔡英文政府日益投入的軍備競賽,以及美國軍事界強硬的「護台」行動,似乎都令龐君因其一生投入的理念而處於無盡的痛心與迷茫。而日益民粹化的黨爭,似乎也成為臺灣「不公不義」的寫照。種種憤懣、絕望與擔憂,令這位篤行三民主義、堅守國家理念,特別是在六四之後矢志促進華人學界認同「更廣泛的民主」的儒士,決然選擇了激烈的「玉碎」,作為理想主義者最後的抗訴。

20220119-空軍司令部19日發布「我西南空域空情動態」,證實19日再有共機在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現蹤。(空軍司令部提供)
共機頻頻擾台,兩岸關係低迷,與龐建國努力的兩岸和平發展背道而馳。圖為空軍司令部19日發布「我西南空域空情動態」,證實19日再有共機在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現蹤。(空軍司令部提供)

後全球化時代的特徵

然而,當我們面對複雜紛紜的國事家事天下事忍痛退卻一步,從更大的歷史維度冷眼旁觀呼嘯而來的種種洪流怪獸,或許亦有一些感悟:臺灣內部日益尖銳的黨爭,亦是屬於現代性進程糾纏於日常實踐的一部分;其所體現的背景,既符合臺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發展歷程(並不意味著總與順利相隨),亦具備當下這個時代某些一言難盡的特徵。

不言而喻,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騰飛均先後得益於全球化。全球化雖有力拉動了席捲而過的區域經濟發展,但也加劇了財富的貧富分化,甚至在本土內部加深了精英與底層的衝突。在此種背景下,質疑威權,要求進行財富再分配,特別是傾聽那些自覺一直遭到忽視的弱勢階層的訴求,已然成為時代氣氛。而宣洩情緒、帶有一定反智色彩的民粹主義也趁此崛起,其極易與「本土化」,「族群主體性」「文化認同」等帶有「同質性」的政治主張相連接,並在面對複雜的政治情況時傾向於情感粗暴的解決手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