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制憲不過七年,就被韓戰爆發架空的日本憲法第九條

2021-12-06 06:10

? 人氣

1945年9月27日,麥克阿瑟與昭和天皇首次會面。(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1945年9月27日,麥克阿瑟與昭和天皇首次會面。(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日前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即日美同盟有事」的主張,將台灣視為日本安保的重要因素,更隱隱然指出不僅釣魚台列嶼(日稱尖閣諸島)、連整個台灣都是美日安保抵抗解放軍染指的範圍。對於爭取更多國家協防台海而言,安倍的發言固然有利台灣,不過在日本憲法第9條的規定之下,自衛隊畢竟是一支受到諸多限制的「準軍事組織」,因此關於自衛隊究竟該如何與美軍展開行動,甚至日本究竟該不該針對第9條進行修憲,也成為已在去年下台的安倍最關懷的核心問題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到日本之所以不能擁有軍隊的理由,當然是二戰侵略東亞國家,並且在亞洲造成兩千萬生靈塗炭後宣告戰敗的苦果。根據《波茨坦宣言》同盟國佔領日本,並且由美、英、中、蘇等13國組成的遠東委員會決定佔領政策。不過眾所周知,當時實質統治日本的其實是盟軍最高司令總司令部(GHQ),而盟軍最高司令則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為了避免戰事再起,關於日本的軍事改革,麥帥力主日本應當成為一個「沒有軍隊、更不可發動戰爭的國家」。

日本平民跪在地上聆聽「玉音放送」。(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日本平民跪在地上聆聽天皇宣布投降的「玉音放送」。(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一方面是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日本社會也有厭戰心理,二方面是身為戰敗國的日本根本沒有立場與實力表達反對,日本憲法第九條的「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以上為第九條第一項)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以上為第九條第二項)」於焉誕生。

由其中盟軍總司令部(GHQ)主導、灌注麥帥意志的日本憲法在1946年11月3日行禮如儀地獲得帝國議會通過,1947年(昭和22年)5月3日正式施行。不過隨著美蘇對立的冷戰開始,原先「確保日本無法成為軍事大國、甚至再度威脅美國與區域安全」的佔領日本政策受到嚴重挑戰。美國陸軍部長羅亞爾(Kenneth Royall)在1948年11月的演說中表示「我們與極權國家可能在遠東地區發生戰爭,為了讓日本能在戰時做出貢獻,佔領日本的目的在於打造一個能夠自給自足、奉行民主的日本,並且將日本作為對蘇作戰的防波提」。

麥克阿瑟將軍在聯合國授權下,組織聯合國軍抵抗共軍侵略。(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許劍虹提供)
麥克阿瑟將軍在聯合國授權下,組織聯合國軍抵抗共軍侵略。(美國國家檔案館)

華府對日本想法的轉變,當然與麥帥的初衷與努力有違。據著名外交官喬治‧肯楠(George Kennan)回憶,麥帥在1948年時依舊認為,出於維護美日任一方的安全考慮,都沒有必要在日本長期部署美軍,而是應該在聯合國與美國出於善意的保護之下,讓日本成為一個永久非武裝的中立國家。甚至如果連蘇聯都能認同這個目標,那麼唯一可能對日本造成威脅的蘇聯也不可能會攻擊日本。但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韓國軍隊節節敗退,雖然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加入戰局後扭轉局勢,但連麥帥佔領日本的想法也因此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