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去中國化」的可行性分析

2021-12-01 05:40

? 人氣

中國製造業/工業(圖取自美聯社)

中國製造業/工業(圖取自美聯社)

去中國化,這個詞,一般是指以前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文化上的去中國化,希望在經貿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政治上遠離中國的權威,但筆者認為,基本上我國經貿想要中國化的機率不高,但意識形態上,中美之間的「新冷戰」已發生,就怕惡化成"熱戰",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不是好事,需要中美雙方拿出智慧與勇氣共同解決。而本文想探討為世界經貿去中化的可行性與中國面對新冷戰可能的應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貿方面去中化

先說結論,經貿方面去中化的可能性極低,為何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全球勞動分工下極大的提高各國的生產效率,而中國就是這個分工網核心點,想排除中國意味著整張網將破裂,重建不僅花費很長時間,且不可能達到現在的效率,像是一個產品生產被切成許多工序,一個國家僅做其中的一、兩道,所謂的「中國製造」與「日本製造」實際上乃是世界製造,中國在全球價值產業鏈中是穩固的。第二,中國擁有強大並牽涉各個產業的生產網路,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如蘋果公司(APPLE)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將損失20個百分點利潤,特斯拉公司若將電動車實現全面國產化,它在上海的成本將比在美國少了20%,深度與廣度結合,增加了中國在全球產業中的地位,降低外國企業離開中國的意願。第三,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成為了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如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在2019年為2144萬輛,超過2-6名國家的總合,每個企業幾乎都以中國市場為目標。疫情期間,日本政府資助在中國的企業回國設廠,但至今沒有一家廠商回應,美國前總統川普用財政獎勵金吸引企業回國,但始終沒有太多回應,可以顯現出中國在零售市場已超越美國。綜合以上幾點,台灣,亦或是全世界,想要在經貿去中化,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地緣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新冷戰

經貿去中化沒有發生,但美中在地緣政治與意識型態已形成了一種新冷戰的現象,地緣政治方面,當2010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重返亞太」的那一刻起,美國開始用長臂管轄權的方式插手南海的事務,時不時以自由航行的理由派遣軍隊行駛南海,中國大陸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中國在過去十年裡大大加強在南海的軍事預算,打造一支深藍海軍,目前第三艘國產航母也即將成形,兩邊互相不讓的情況之下,中美兩國在南海發生軍事對抗或是衝突是必然的問題。中國在2014年所開創的一帶一路,直搗美國退縮的亞歐大陸,幫助沿線以及非洲國家改善基礎建設,實現了區域內的互聯互通,然而對於中國影響最大的,是意識形態與西方的巨大差異,往往被西方媒體宣傳為中國在進行威權主義的傳播,如果中國想要國家的影響力,必須要找到與西方意識形態相通的地方。

意識形態之爭

歷史向來都是由勝利者在撰寫,正當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將要稱霸世界時,他們遺忘了正在默默崛起的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把自己納入到西方所希望的軌道上去,前者為「民主政府加自由資本主義」後者為「威權政府加國家資本主義」,此次的新冠疫情更是把雙方的意識形態之爭放大,當西方國家疫情失控時把矛頭指向中國,責怪隱瞞信息。這種責怪很奏效,因為它符合西方關於中國威權體制的固有觀念,也證實了一項國際關係中的理論:外部環境威脅因素可以分散國內施政無能的治理問題。作為對這些批評的反制,中國開啟了「戰狼式」外交,駐外大使和外交官爭相出面講話,與西方國家對嗆。我想中共政權並沒有料到與西方任何國家進行語言搏鬥,最終都會把戰火引到中國體制上面,給西方聯合起來對付中國提供了一個理由,如:要求中國賠償、追究責任等等,美中的關係也越來越糟。

但美中新型冷戰與美蘇冷戰不同,沒有隨時戰爭的可能,四十年的融合,中國與西方之間的經貿聯繫已經形成''互相''的格局。雖然經貿上的相互依賴不能排除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如一次大戰德英),美中貿易戰意味著美國還需要與中國保持經貿聯繫,否則川普可以如早前宣稱的那樣直接中斷與中國的任何聯繫,中美之間存在爆發戰爭的危險。但,這種危險遠較美蘇冷戰時期低了許多,南海是一個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地方,但是南海對於美國的重要性遠比不上當年的古巴,古巴是美國的後花園,南海則在亞洲,很難想像美國會為南海的控制權與中國開戰。台灣是另外一個熱點,但即使是大家所認為最挺台的川普政府, 也沒有顯示出讓台灣突破中國大陸所設定的底線的決心。台灣是美國牽制中國的一張牌,如果因為突破底線而招致中國大陸的武力統一,美國反而得不償失。

中國可能的應變

自拜登與習近平會面之後,美中關係不會好,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雙方對於嚴肅的問題沒有達成共識,但紅線到是有畫出來,那就是反對台獨,然而這對中國的名聲,中共若想擺脫長期被攻擊意識形態的困擾,西方在指責中國的時候,背後總是以自由主義體系作為支撐,反觀中國,因為沒有恰當的理論支撐。中共的理論基礎仍然是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既不能說明中共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功,且馬思克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但他的時代早已過去,堅守那麼一個西方都不再跟隨的理論,中國能在世界舞台上得到西方的尊重嗎?不可能,因此中共的新論述,必須立足於中國傳統,或許儒家思想是一個可以走的方向,那該怎麼論述呢?習近平若是在意歷史地位,我想在他任內有兩件事必須解決:首先是和平統一台灣,其次是發展出威權體制外的新論述,因此,中國往後十年該怎麼與美國抗衡?未來能夠成為取代美國的霸權嗎?一切決定權在習近平手裡。

*作者為大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承瑄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