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文觀點:有政府請安心?政府打假!誰來給真

2021-11-29 06:50

? 人氣

從前述「毒」與「邪惡」的界定方式來看,不論是前述宣稱比利時將被裂解的假新聞,還是宣揚瘦肉精可能危害健康的言論,或甚至是像「等爸爸回家」這類具有「為匪宣傳」嫌疑的出版品等,本質上都不具毒害性與邪惡性,自不屬公權力所該打擊的對象。換言之,「假」或「錯誤」的訊息可能令人不快、誤解或甚至導致犯錯,但並非皆具毒害性與邪惡性,故政府並無介入管制並予以制裁的必要性。例如宣稱紙漿將被移去生產口罩,衛生紙將因之漲價的謠言,可能導致人民搶購囤積衛生紙。針對這類假訊息,政府即便不介入,也不至於釀成災難;市場機制自會調校訊息並喚回人民理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政府打假須面對的難題與質疑

政府不能打假不僅是訊息類型或範圍的問題,還有更現實的幾項實際難題。

(一)政府會且可能最會造假

第一個不能解決的難題就是政府也會造假,甚至是政府最會造假;在此情況下,如何能期待政府左手造假,右手打假?例如美國政府宣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出兵中東,從海珊政權覆亡,海珊被吊死至今多年,美軍未在伊拉克境內找到任何生化武器或核武。《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對於自己在美伊戰爭擔任美國政府假訊息之傳聲筒的行為,曾於2004年公開向讀者道歉。

像這樣優質媒體所散布的假訊息竟是源自於政府,如何能期待政府打假?更何況從本國政府到外國政府,每個政府都可能是假訊息的生產基地;政府不僅沒有意願處罰自己造假,更沒有能力制裁他國政府釋放假消息的行為。

(二)政府難對虛擬空間行使主權與跨境打假

在網路數位時代下,網路所形構的虛擬空間早已突破實體地理疆界的侷限。更不用說像蘋果、臉書、谷歌或雅馬遜等跨國科技大廠提供表意與溝通平台,其本身並不生產內容或訊息,但卻可透過其自有演算法,篩選並編輯資訊。面對全球數以億計可匿名的網路使用者,政府如何能夠將其主權延伸到虛擬空間,跨境去打假?或要求網路平台業者必須負擔其使用者的法律責任?雖現已有德、法等國立法要求網路平台業者在特定條件下必須負擔一定責任,但其亦僅針對那些透過強大傳播力所散布的邪惡言論或毒訊息,而不是用來對付像「萊克多巴胺在空氣中也可能存有,攝取會造成自閉症」等這類科學上尚難證實為絕對錯誤的言論。

20210506-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6日出席「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跨部門合作模式分析」報告發表會。(顏麟宇攝)
政府認證的事實查核反而擴大官方說法,無助擴大可信。圖為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出席「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跨部門合作模式分析」報告發表會。(顏麟宇攝)

(三)政府認證可能導致無所可信

把媒體機構當成是一般的營利企業,把新聞訊息視為是一種商品,已然成為最新的潮流。就如同紅酒、蔬果或是家電用品一樣,當它們被貼上產地標章、有機標章或節能標章,就能取得身份,提升價格。只是各類商品標章能否確保產品品質與價值,還是要回到市場機制去驗證,消費者才是最終的裁決者。在新聞傳播領域,透過所謂的事實查核機制與官民協力模式,人們開始也給媒體機構頒授標章,給個別訊息標示標章。然則訊息並非一般商品,閱聽眾閱讀或聽聞一則訊息無法像消費者品嚐一口紅酒一樣,可以透過其感官體驗評斷該紅酒之好壞與標章之價值。尤其在數位網路時代,大多數的訊息皆是無償取得,沒有價格作為性價比之基準,市場機制即因之而不復存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