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台海─台灣看是「挾美自重」,中國看是「操之在握」

2021-11-10 06:30

? 人氣

近期台美交流頻繁,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多次發表據警告意味的文章示意台海戰爭的主權在北京手上。示意圖。(資料照,德國之聲)

近期台美交流頻繁,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多次發表據警告意味的文章示意台海戰爭的主權在北京手上。示意圖。(資料照,德國之聲)

從10月8日一直到11月8日,30天內北京官媒《環球時報》針對台海與美中台三邊關係就發表了13篇的社評,平均2、3天即發表一篇。如此密集地論說除了代表北京對於台美之間愈走愈近的發展有所警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對於小英與民進黨政府「挾美自重」的最新動態表示「警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文字雲來分析,光是「台灣」在13篇中就出現159次,「美國」131次,「中國」則出現115。台灣,明顯地就是《環時》最關注的核心。「民進黨」出現61次,顯然是在政治上的層次著墨比較多;「統一」這個字眼有35次,「台獨」15次;「軍事」32次「戰爭」31次;「和平」21次,顯示軍事層次的強度也不小。在稱謂上,「他們」(指美、台或兩者)89次,我們(指北京)57次,顯示對於美台最近最新的發展明顯地「不滿」。

以這段期間的事件發展來看:

1.《華爾街日報》10月7日報導:20幾名美國特戰部隊成員在台輪訓國軍秘密行動至少一年。

2.台灣媒體10月11日引美國消息人士的話報導鄉:陸軍司令徐衍璞10月9秘密訪美,還去了華府。

3.美官員頻宣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同時指責解放軍在台海地區的演訓「破壞和平與穩定」。美台天互動加碼,除陸軍司令訪美,美副國務卿公開會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負責人。

4.外媒10月19日向中國外交部提問提:中俄艦隊10月18日通過日本2個島嶼之間的津輕海峽,與外國軍艦穿越台海有何區別?中國表明不能相提並論,並指外媒聲援美國拉盟國軍艦在台海「炫武」,是媒體的墮落。

5.10月21日媒體採訪拜登,問及「如果中國進攻台灣,美國會協防台灣嗎?」拜登當時回答說:「是的,我們有這樣的承諾。」

6.美國國務院官員連續表達華盛頓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並宣揚中國長期以來錯誤使用聯合國2758號決議,聲稱該決議只是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未解決台灣的參與問題。

7.《華爾街日報》10月25日援引多名專家的話評估說,台軍戰備不足,士氣低落,台灣成年男子普遍不想打仗,對國軍能夠抵抗解放軍缺乏信心。文章建議讓台軍與美軍一起訓練,提振士氣。

8.接受CNN10月26日專訪,蔡英文首次證實有美軍以訓練為目的存在於台灣,她說美軍的數量「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多」,但強調,與美方大範圍合作的用意是「增強我們的防衛能力」。

9.針對大陸國台辦「統一後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的談話,陸委會10月29日發聲明,攻擊大陸「沒有認清國際現勢及兩岸關係現況鎮」,指大陸「蠻橫設定、一廂情願描繪統一後台灣發展路徑,早已被台灣2300萬人民堅定拒絕」。

10.歐洲議會「外國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首次派代表團11月3訪台

蔡英文總統與「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特別委員會官方代表團」合影。(總統府官網)
總統蔡英文(圖中)與「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特別委員會官方代表團」合影。(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從GOOGLE TREND的趨勢變化,上述最重要的事件有二:一是拜登10月21日接受媒體訪問談到中國若是攻台美國是否會協防?一是蔡英文接受CNN專訪談到美軍來台。前者10月22被搜索熱度是4,蔡英文是5,中國則高達100;後者在10月28日拜登被搜索熱度是0,小英是6,美軍是3,中國則為87。事實上中國在這段期間被熱搜度最高為100(10月22日及10月25日),最低都有67(10月23日),10月21拜登說會派軍協防台灣,這是台美有協議的談話後第2天10月22日的反應,而10月28日則是CNN 專訪小英後的反應。北京明顯地對美台關係與海峽兩岸發展特別關切,而美國有政治或軍事人員的介入明顯就是北京最在意的議題。

面對10月台美關係不斷被外媒與台灣媒體「炒作議題」,11月2日《環時》的社評了一個小小的總結與提醒:〈台海戰與和的總開關握在大陸手中〉,顯然就是北京想要提醒台灣與美國,「大陸是處理台海問題綜合實力增加迅猛且戰略主動權以及台海問題如何解決終極決定權在握的一方。打不打台海戰爭,打什麼規模的戰爭,怎麼打,什麼時間打,終極決定權都掌握在我方手中。」北京對台美一而再再而三地炒作台灣議題,指出了「主動權在北京」這樣的斷語,希望華府與台北,「不要因為逞能和短線操作把自己送入政治誤區甚至死胡同」。

到了11月5日北京把這一波台海風波定位為〈兩岸和統武統「都不行」,美國終極毒謀露餡〉從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Alexander Milley)11月3日表示,他不認為中國大陸會在不遠的將來(6個月至24個月)內發起台海戰爭,但他認為中國大陸正在毫不含糊地建構這種能力。在被問到美國是否有能力「保衛台灣」時,米利表示美國「絕對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到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托羅11月4日表示,中國是美國必須注意的「首要威脅」,中國有朝一日以和平方式或軍事手段接管台灣的意圖,會對美國經濟安全帶來最嚴重影響。托羅透露出美國不接受兩岸以任何方式統一的終極態度。

北京認定了,華府對中國海軍「快速擴張」表示擔憂,有意藉台灣問題來爭取美國國內的同情與對外政策的突破點,拜登政府已將其政治賭注越來越朝這個焦點集中。美參院共和黨議員也連續推出兩個法案,要求每年向台灣提供20億至30億美元援助,幫著武裝台灣。而通常美國的對外軍援額度要比這個規模小得多。

換言之,華府對北京口口聲聲尊重「一個中國」政策, 但是另一方面卻大量軍售給台灣鄉;一邊大量地軍售給台灣,一方面藉著保台而讓美軍進出台海。一邊讓美軍進出台灣, 一邊強調兩岸應和平對話。明顯地拜登就是在玩兩手策略,同樣也在玩弄兩岸。

整體來看:

北京一路走來都是對台海採取高規格的「監控」台灣海峽的所有變化,共機擾台是對台形成高度壓力,同時最關鍵的還是在深入了解國軍所有可能的反應,做為未來台海作戰的戰略設定的參考。當然,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對美軍或聯軍進出的動態觀察。中國海軍有意進一步成為全球化軍武,那麼對於美軍與聯軍了解愈多,對未來因應戰略設定與戰鬥模式愈有利。(國軍的因應,除了軍機升空對應之外,最新的台海戰略部署與戰門模式顯然都沒有完備,無怪《華爾街日報》會注意到「台軍戰備不足,士氣低落,台灣成年男子普遍不想打仗,對國軍能夠抵抗解放軍缺乏信心。」國防部長考慮延長役期,強化教召,顯然都緩不濟急啊!)

拜登政府承繼了川普的政經與軍事部署,特別是外交路線都是跟著川普團隊在走,尤其是針對中國。從COVID-19源起甩鍋一直到COP26氣候高峰會議,就是要塑造與北京對抗的模式,希望引起更多的盟友重新歸隊一起來「圍堵中國」;然而阿富汗的荒謬撤軍,讓歐盟或亞洲各國不敢恭維。再加上全球在疫情與疫後的經濟發展上,中國市場的供需顯然比美國還更吸引各國。拜登在疫情控制上與經濟發展上明顯不如川普,如今唯一可行的外交之路同樣未見績效,只想借台灣問題來操作,顯然已被北京看穿。(問題是小英政府卻是樂得甘願做拜登的馬前卒,因為可以依靠美國來向北京「大聲嚷嚷」。小英卻沒想到連華為孟晚舟最後還是獲釋,美方想要藉題發揮失利,為了要營造拜登與習近平年底會談,中美明顯重點就要對談經濟問題,從商務部長華倫與貿易代表戴琪紛紛開始對中國釋放出新的談判與談話模式,顯示美方身段愈來愈低,一旦拜習會談出新的結果,怎麼可能還需要再打「台灣牌」呢?)

小英政府在CNN與華爾街日報這些媒體的「放風向」報導中順勢藉著美國來拉高「抗中保台」的聲勢,主要目的就是在年底四大公投與兩位立委的罷免、補選的民意拔河中,確保民進黨繼續執政的優勢。問題是北京在台海問題的處理上,優先處理的是與美關係,既然可以從經濟來對美國施壓而得到他們想要的優勢,這時候何必還要對台動武。對美國施壓有效,自然會讓美國自動對台「收手」,屆時小英政府又該如何自處呢?

25年美國的天然氣契約,所以非蓋三接不可,然而COP26不正提醒全球應該減碳,美國與中國都是被世界關注的對象,卻放縱小英政府大量燒媒炭與天然氣,一旦美中都陸續開始減碳,小英政府還要燒下去嗎?年底四大公投本就是民意對小英政府政策的不滿,小英團隊不敢針對自己政策內容來說明或改善,反而還要操作「抗中保台」豈不是畫錯重點嗎?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學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