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恐建交「講了70多年了」 回顧台灣與梵蒂岡艱辛的外交史

2018-02-20 13:00

? 人氣

洪山川依舊清楚記得小時候,在街上常常可見許多外籍神父在街上傳教。後來才知道,他們都是中國「淪陷」時,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的神職人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縱使跟隨著國民政府來台,但洪山川說,天主教神職人員本來就是到處都可為家。換了場所後,依舊相當恪守本分傳教義。洪山川正是在1962年就讀高雄海事工專時,跟著同學潛移默化下,聽了一年彌撒後正式受洗。

2008年,洪山川前往梵蒂岡與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會面。(BBC中文網)
2008年,洪山川前往梵蒂岡與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會面。(BBC中文網)

1959年時,蔣介石單方面將中華民國駐教廷的公使館升成大使館。陳聰銘說:「當時梵蒂岡已經顧慮到中共政權,並沒有即刻跟進。後來的梵蒂岡駐台灣大使高理耀,與蔣家關係良好,梵方1966年12月正式將公使升格大使館」。

1971年,中華民國正式退出聯合國,從此梵蒂岡大使館館務由代辦處理。陳聰銘分析,中華民國與梵蒂岡兩邊邦交真正對等的時期,大致上就分1946-1949年、1952至1959年公使館期,與1966年至1971年雙方互派大使時期。

「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梵蒂岡就召回大使,由一個館務人員代辦。直到1974年起,才真正派了一個代辦來台」。陳聰銘認為,雖然兩國有幾段不對等時期,但梵蒂岡對台灣教會依舊相當照顧,雙方至今互動依舊很好。

1975年蔣介石過世,台梵一度因為梵方未派特使參與國葬問題引發台灣主教抗議。(BBC中文網)
1975年蔣介石過世,台梵一度因為梵方未派特使參與國葬問題引發台灣主教抗議。(BBC中文網)

然而,台梵兩邊70年代中期一度再有緊張。當1975年蔣介石過世,面對「民族偉人」逝世,教廷當初卻只有派代辦致意,一度引發台籍主教抗議。

陳聰銘說:「蔣介石一生對天主教都很寬容,當梵蒂岡未派人參加國葬時,很多主教確實不滿梵蒂岡的處理方式」。多位主教聯署抗議下,最後梵蒂岡派了一位特使前來台灣解釋,台灣主教們的不滿才得以撫平。

之後的40多年,台梵雙方並無太大波瀾,然而天主教近年在台的影響力,確實較過往略低:「台灣教徒人數從30萬衰退到22萬左右。加上台灣天主教的人才變少,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愈不好,國力與地位,這對梵蒂岡外交比重都有影響」。

言下之意,中國近幾年經濟發展,讓梵蒂岡在比重上有所拿捏。「就好像是蹺蹺板,一邊高一邊就會低。大陸教會發展比較搶眼,教徒漸多,神職人員較年輕,優秀人才輩出,自然就拿走目光」。陳聰銘評估,梵蒂岡現階段先派「宗座代表」是有其可能,但一切都是很難說。

洪山川認為,梵蒂岡不是跟中國談貿易,價值觀是不會妥協的。台灣的天主教未來,只要持續專注在奉獻、助人、偏鄉服務與醫療即可,「傳教士是看別人利益,必要時命都可以不要,是不分族群幫忙的,這是我們的工作」,洪山川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