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務實的台灣人,什麼時候學會一廂情願的利己思考的?

2021-09-28 07:00

? 人氣

這點當然不足以影響主流民意,因為對大部分台灣民眾而言,隔著一道海峽的對岸跟自己毫無關係,果農的困境屬於可以無視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常見的評論是,想要賺對岸的錢就必須自負風險,虧損甚至破產只是自作自受,甚至進一步主張,釋迦和其他水果遭禁還可望讓國內水果降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兩岸關係真的這麼簡單嗎?只提幾個事實,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目的在於點出台灣主流民意隱藏的矛盾思維。

嘴上說分手,心中存僥倖?

水果外銷還不到外銷總額的千分之1,就讓許多農民擔心生計,也讓農委會焦頭爛額。那麼,佔外銷總額4成,而且其中有6成是銷往中國大陸(含香港)的電子零組件,禁得起兩岸終止貿易的風暴嗎?

台灣的鍵盤族自信滿滿的宣稱,中共絕對不敢禁止台灣的半導體晶片進口,這其實是因為不懂經貿邏輯加上鄙視對岸而衍生的誤判。實際上中共並非不敢,而是目前無此必要──讓台灣用較好或較便宜的晶片來「資敵」,協助對岸的3C等業者拓展市場,豈不是更符合對岸利益的抉擇。

這是鍵盤族因為「不懂裝懂」而常犯的毛病,例如在釋迦與蓮霧遭禁後,有網民主張應該藉由「全部的農產品禁止銷售中國來懲罰中國」,另一位網民直接打臉取笑說,「臺灣全部的農產品禁止銷售到中國,是懲罰中國…?週日笑話一則!」不過,媒體刊出鍵盤族「不敢禁止台灣的半導體晶片進口」的網路討論,證明那位記者和背後的編輯與採訪主任同樣是不懂裝懂!

再者,我們近年的經濟成長,實際上主要是由電子產品外銷帶動。然而,根據經濟部的「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109年外銷訂單在中國大陸(含香港)生產的比例達到45.5%,雖然受到美中貿易紛爭影響,部分產線移轉回台或其他地區,但仍然比上年度上升0.7%。

更進一步,109年我們的經濟成長「40年來首次超越中國大陸」,但9成的經濟成長來自於國外淨需求(俗稱「順差」),而同年第1大出口市場就是中國大陸,占整體出口比重43.9%,第1大進口來源國也是中國大陸,占整體進口比重22.6%。

105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為989億美元,109年則暴增至1,405億美元,不但持續保持最大貿易順差來源的寶座,也推動了台灣的經濟成長和股票與房地產市場的繁榮。

另外,目前約有70萬台灣人在中國大陸討生活(有英國媒體估計達120萬人),這些人幾乎全部都是幹部和專業人員,薪資福利普遍優於台灣的同級員工。這個數字聽起來沒啥了不起,但實際上已經相當於7%左右的台灣就業人口,同時也養活了將近台灣10分之1的總人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