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還沒退燒,印度又有新麻煩現蹤:致死率高達7成5、沒疫苗沒藥醫的「立百病毒」

2021-09-09 19:10

? 人氣

印度傳出一名12歲男童死於立百病毒(Nipah virus)後,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當地疫情發展。圖為準備火化男童遺體的工作人員全副武裝,將其抬至火葬場。(美聯社)

印度傳出一名12歲男童死於立百病毒(Nipah virus)後,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當地疫情發展。圖為準備火化男童遺體的工作人員全副武裝,將其抬至火葬場。(美聯社)

正當印度傾力控制新冠疫情之際,南部的克勒拉邦(Kerala)5日傳出一名男童死於「立百病毒」(Nipah Virus),引發全球高度關注。立百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更沒有疫苗,這種經由體液與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能引發致命腦炎,致死率高達4成至7成5。目前超過3300萬感染新冠病毒、44萬人不治的印度,能否避免立百病毒的疫情繼續擴大,也成為莫迪政府抗疫的新考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克勒拉邦一名12歲男童1日因為高燒送醫,5日便宣告不治。當地的病毒研究機構證實死者感染立百病毒後,當地的衛生部門立刻隔離了數百名接觸者,幸好其中8名主要接觸者篩檢後都是陰性,不過仍有兩位醫護人員遭到感染,目前仍有大約50人住院觀察中。值得注意的是,克勒拉邦目前也是新冠病毒重災區。全印度6日共3.1萬件新增確診病例,其中2萬多例就是發生在克勒拉邦。

印度傳出一名12歲男童死於立百病毒(Nipah virus)後,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當地疫情發展。圖為公衛人員在當地牧場採集山羊血液。(美聯社)
印度傳出一名12歲男童死於立百病毒(Nipah virus)後,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當地疫情發展。圖為公衛人員在當地牧場採集山羊血液。(美聯社)

克勒拉邦衛生部長維納‧喬治(Veena George)表示,對於目前的疫情沒有必要恐慌,但他也提醒民眾保持謹慎。印度的衛生部長曼蘇克‧曼達維亞(Mansukh Mandaviya)則說,他已派遣國家疾病控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一個專家小組赴當地協助。根據世衛資料,立百病毒潛伏期通常介於4至14天,最長可達45天,因此這一兩個月都是立百病毒的嚴密觀察期。

以下是立百病毒的Q&A:

一、 立百病毒何時被發現?如何傳播?

立百病毒最早的感染紀錄出現在1999年的馬來西亞,感染者都是豬農。醫界認為最早的人類感染者是從豬的身上得到這種人畜共通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立百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果蝠,透過人類飼養的豬隻、或者被其污染的水果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專家擔憂,致死率高達75%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有造成大流行的風險。(CSIRO@Wikipedia/CC BY 3.0)
專家擔憂,致死率高達75%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有造成大流行的風險。(CSIRO@Wikipedia/CC BY 3.0)

目前已知包括狗、貓、馬等馴養家畜也都會感染立百病毒,不過豬隻被認為具有高度傳染性,人類也會透過體液彼此傳染。印度2001年曾首度爆發立百病毒疫情,當時66人感染、其中45人死亡;2018年再度爆發立百病毒的小規模傳染,當時印度的19名感染者中僅有兩人存活;2019年印度也曾發現一名病例,幸好在迅速隔離與追蹤接觸者之下,疫情並未進一步擴大。

二、立百病毒的症狀?

比鄰這次疫情爆發地點的卡納塔卡邦(Karnataka),目前已發布通告,要求衛生單位嚴密監控來自克勒拉邦的旅客是否有「高燒、精神狀態異常、頭痛、極度衰弱、咳嗽、嘔吐、抽搐與腹瀉」等症狀。《華盛頓郵報》指出,感染立百病毒的輕症包括發燒、頭痛、嘔吐、喉嚨痛和肌肉酸痛,但嚴重的話會導致癲癇、腦炎,引發昏迷甚至死亡。

印度傳出一名12歲男童死於立百病毒(Nipah virus)後,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當地疫情發展。圖為公衛人員在當地牧場採集山羊血液。(美聯社)
印度傳出一名12歲男童死於立百病毒(Nipah virus)後,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當地疫情發展。圖為公衛人員在當地牧場採集山羊血液。(美聯社)

不過立百病毒跟新冠病毒一樣,部分感染者也會毫無症狀。1999年在馬來西亞首次發現立百病毒後,在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東南亞與南亞國家都曾出現零星疫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資料,部分亞洲國家「幾乎每年」都會傳出立百病毒的感染病例。

三、立百病毒如何檢測?如何預防?

《華盛頓郵報》指出,立百病毒沒有疫苗、沒有治療藥物,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支持性治療,亦即控制症狀、盡可能讓患者休息與補充營養及水份。由於感染者不一定會有特別症狀,主要的檢測方法就是針對體液進行PCR篩檢與抗體檢測。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盡可能避免與立百病毒的感染者接觸,照顧或探視患者後應立刻以肥皂洗手;避免食用遭到果蝠污染的水果或食物,接觸可能染病的蝙蝠或豬隻時應採取防護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