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觀點:國防部33頁報告,看不到中共武統台灣的手段與方式

2021-09-09 07:00

? 人氣

中共強調將加強遠海戰略與布局,突破「重陸輕海」傳統思想,建設海上軍事力量。(資料照,取自中國軍網)

中共強調將加強遠海戰略與布局,突破「重陸輕海」傳統思想,建設海上軍事力量。(資料照,取自中國軍網)

2021年9月1日媒體報導,國防部甫送交立法院的《民國110(2021)年中共軍力報告書》的內容,共分為7章,計33頁;以此分量相較於美國每年海軍情報部門所公開研析或是美國國防部項國畫提交的相關分析報告,動輒至少120頁起跳,多則達200餘頁,而美國相關重要的智庫所提出的報告,份量也遠超數倍;針對此次國防部的提報內容,經詳細閱讀之後,個人見解與建議略述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內容存在不足與缺失的部分

在第一章〈區域情勢與中共軍正發展〉中,在東北亞部分存在有邏輯上的論述錯誤,內容指出:「南北韓重啟熱線,雙方緊張關係和緩,南韓亦強固『韓美同盟』,以應對北韓可能挑釁行為。」既然兩韓重啟熱線關係和緩,又為何強調聯合美國防止北韓挑釁?北韓可會片面撕破臉,還是採取兩面手法?這個需要補充說明。

在第二章〈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中國防部指出,依據中共於2021年所頒布的國防法強調奉行「防禦型」的國防政策。

然而中共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揭櫫「積極防禦」為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防禦、自衛、後發制人」的原則。將加強遠海戰略與布局,突破「重陸輕海」傳統思想,建設海上軍事力量。其海軍部隊目標,係於2035年實踐具備第一島鏈戰略海域控制權,建立第二島鏈以西局部海域抗擊外軍之能力為中程目標,自「近海防禦型」加速推進向「遠海防衛型」轉變。

共軍航母遼寧艦編隊完成跨海區跨年度訓練和試驗任務後,1月13日下午返回青島航母軍港。(取自網路)
解放軍海軍部隊目標,係於2035年實踐具備第一島鏈戰略海域控制權。(資料照,取自網路)

而解放軍空軍部隊的發展顯然已經掌控第一島鏈,直接以偕同海軍面對第二島鏈內「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至於火箭軍部隊,依「核常兼備、全域懾戰」戰略要求,達成「區域拒止外軍」目的。2025年建成「核天一體」信息化核力量,已達「止毒、抗霸、控印、穩邊」之戰略目標。

很明顯的,對岸國防政策與戰略目標的發展,主要完全是針對美國在西太平洋長年來在政治與軍事的「霸權」,台灣雖然為其重要的「核心問題」,但絕非中共軍力發展戰略的首要目標。

第三章〈重要武器籌或與發展〉中,國防部對於中國軍力發展的裝備與數量,陳述較為完整,事實上這個部分也是比較容易蒐集研析說明清楚的部分。而對於中國登陸作戰能力的分析,國防部的結論是:「因受限複雜性及缺乏龐大後勤支援能量,目前僅具備攻奪我外島作戰能力。」此言可能太過「武斷」,蓋依據過去的諸多戰史和戰例,幾乎沒有一場戰爭的準備,是等到完全到位才發動戰爭的,往往都是在意想不到的情況爆發;再者,所謂具備攻奪我外島作戰能力,是指金門、馬祖、東引、烏坵、東沙、南沙太平島和澎湖,還是以上皆是?

對於「入侵」一詞的使用錯誤

另外根據中共軍力報告書的內容,如果國防部也認同中國持續對外宣稱其建立的是「防禦型」的國防軍力,那中國根據其需求發展也應該是必然,就像是近期對岸經常反批外界質疑的說法,「你美國可以成為世界霸權,但卻容不得別人對你存在威脅?」「美國可以做,但你就是不能做!」等等。

在報告內容中,針對中國軍機已經常態化「侵擾」我防空識別區,多次使用「侵擾」一詞,並不符合現行相關「國際法」與「慣例」;「防空識別區」(ADIZ)係各國依據防空系統所能監控的能力所設定,並無國際強制性;使用「干擾」、「擾亂」或其他語詞,都要比使用帶「侵」字的「入侵」和「侵犯」要更具有國際說服力;當然國防部要使用「侵擾」一詞,也是存在需要「政治正確」的難處。

對「武統台灣」的「手段與方式」未進一步解析

中共軍力報告書中指出,「統一台灣」係中國根本利益與不變使命,在「文攻武嚇」方略指導下,積極運用「和、戰」兩手策略,以「文攻」(包括批判、拉攏、和談)及「武嚇」(包括軍事威懾、實戰演訓)等手段,氣達最終「統一」之目標,其可能犯台時機依序為:台灣「宣布獨立」、「明確朝向獨立」、「內部動盪不安」、「或的核子武器」「兩岸和平統一對話延遲」、「外國勢力介入台灣島內事務」與「外國兵力進駐台灣」。

國防部就中國對台作戰能力評估的部分,雖然羅列了7大部分:「聯合情監偵能力」、「通資電作戰能力」、「聯合威懾」、「局部封鎖」、「精準打擊」、「聯合登島作戰」與「因應外軍干預」。

20210224-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4日表示,兩岸曾有過春暖花開,春天需要東風,花開需有雨露,東風、雨露就是「九二共識」。(資料照,取自人民網)
中國對台灣「文攻」手段包括包括批判、拉攏、和談。圖為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資料照,取自人民網)

國防部根據情資分別加以說明,不過於卻缺乏了「綜合整體性」戰力運作分析,誠如解放軍犯台絕對可能採取國防部上述的7大能力進行「組合拳」方式運用,至於何種情況採取那幾種方式組合是對台威脅的最佳手段,國防部並沒有進一步明確說明。

而就對台可能的行動,報告書亦羅列8項:「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戰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與「全面進犯」。國防部雖然也就各項行動方式做了說明,但是也是同樣沒有更進一步分析,在不同的時空態勢下,其對台最可能的作戰模式。

事實上,解放軍最可能的作戰模式,同樣會採取「組合式、多樣化、同時俱進」,國防部過去也曾分析過可能的優先順序。如奪取外島的可能先後順序,東沙或是南沙,還是澎湖?亦或是直接攻台?如果是進行聯合封鎖之時,是否可能同時進行斬首行動,又會如何進行?這些可能的模擬作戰態勢,甚至高達數十種不同的聯合方式,對解放軍所能掌控的「利、空、時」,都存在不同的效益,可惜國防部在報告書中未有深入說明,僅是草草帶過。

國防部仍未警覺解放軍攻台思維的轉變

個人自2019年初,就不斷在媒體平台提出觀察與論述,認為北京對台長遠的軍事戰略上已出現轉變,而這個轉變已開始進入腦力激盪辯論的階段,有方向和目標,但方法、手段和時間尚無定論,而這個戰略轉變有兩個關鍵核心的議題就是:「阻止外國勢力援助台灣」與「攻台而不死人」。

後者,也就是北京開始審慎思考未來當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中國承受內外的壓力不得不以武力來解決台灣的問題時,如何能夠「攻台而不死人」!不死人指的不是「解放軍」,而是「台灣人」!(但不包含軍人與政府官員)也就是如何能夠「攻城陳兵至下,兵不血刃屈敵」!

落實這樣戰略理念,目前還沒有時間表,但已是對台思維的大轉變,不侷限於軍事力量,反之,很可能軍事只是輔助政治達到成功的手段而已。這有別於過去武力威嚇台灣的方式,台灣還是運用傳統思維大量採購軍備,設想軍事動員全面對抗?最後很可能會發現毫無用武之地。

這二個戰略核心交叉分析可能會形成4種選項:其一、是「快速直球」,時間為72小時至一周;其二、是「慢速變化球」,時間則是一周至一個月;前者「快速直球」的手段又可分為兩種,第一還是如同兩岸以往的軍事演習或想定,採用傳統空、海、兩棲登陸的戰爭模式,第二則是精準的「點穴打擊」或「斬首作戰」。

而「慢速變化球」則是「緩慢蠶食」,如一步一步「攻取外島」向台灣本島逼迫。若思考結合上述「阻止外國勢力援助台灣」與「攻台而不死人」兩個戰略核心議題,解放軍未來最有可能採取行動就是,「點穴打擊」和「攻取外島」。

解放軍要「阻止外國勢力援助台灣」,當然竟是依靠目前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A2/AD)的能力,防衛第一島鏈將美軍攔截在第二島鏈;而「攻台而不死人」的精準點穴打擊手段則有很多選擇,如攻擊主要電廠和油庫,破壞台灣內外通訊設施。

對於中火發電機組特種建築物許可一事,臺中市政府認為,對台中港海岸環境及景觀影響甚鉅,都市設計審議的重點,也擔心會過度擴建影響地方空品及環境生態。(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解放軍「攻台而不死人」的精準點穴打擊手段則有很多選擇,如攻擊主要電廠。圖為中火。(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試想當台灣重要電廠或電力傳輸系統遭到攻擊,瞬間失去3分之1甚至更多的發電量,台灣社會如何能夠維持正常運作?若台灣主要能源和石油儲存庫遭摧毀,僅剩三天供應量,那又該怎麼辦?若對外海底光纖被切斷,內部電信網路也損毀,年輕人一周無網路可用,恐怕都會瘋了。

尤其解放軍甚至還可能動用「電磁脈衝彈」(EMB,Electro-Magnetic Bomb),台灣一旦遭到電磁脈衝(EMP)的攻擊,不僅僅是周遭軍事指揮、通信、管制的設施與裝備失靈,重要城市將會整體陷入癱瘓(如只需癱瘓台北)。對於上述種種威脅,在此次國防部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中,卻是完全忽略沒有任何分析研判,仍然一昧依照過去傳統武力對抗的軍事思維進行論述。

國防部報告不應存在意識形態

此次國防部送交立法院的《民國110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只能說是提供立法院參考的「公開簡要版」,真正未公開的研析部分,應該還有很多解放軍的訊息。但綜觀國防部歷年來所公開的政策或研析報告,向來就不是完全務實中肯,原因不外乎是:「能公開的盡量減少、機密的絕不公開」「少公開少出錯、更何況哪位立委會認真看或是看得懂?」「公開少,除可避免出錯外,亦能隱藏遭敵看破實際分析能力與缺點」。

是以今年國防部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仍是基於「整體論述周延,宣揚國防政策、強調威脅劇增與國軍未來需求」等,仍是如過去一份行禮如儀的報告罷了。內容也存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謎團,一般老百姓也只能看看熱鬧,時過境遷誰也不會記得,更不會真正在乎。

一份對於台灣人民負責任的《中共軍力報告書》和《國防報告書》,雖然存在無法公開分析論述的機密,或是曲於政黨政治意識上的無理要求;但是面對國人知的權利,終究必須「中肯務實、詮釋說明」,切勿「顛倒黑白、倒果為因」,若是執意完全配合黨政的意識扭曲,雖能一時「瞞天過海」,但最後終將被人戳破或曝光,賠上的代價可能就是國防部「信譽不佳」與「專業破產」的結果。

如近日陸軍八軍團於九三軍人節舉行秋祭,程序卻忽略「唱國歌」,不論是刻意安排或是行政疏漏,都是很要不得的,因為最後不是政府或政客遭到批評,而是國防部失去應有的「尊嚴」。國防軍事專業不能夠為「意識形態」所凌駕,否則很容易就淪為「義和團式」盲目而被政治綁架。

*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