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啟示錄 追求民主法治 拒絕分離主義

2014-11-24 17:37

? 人氣

沒有法治的民主會脫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在香港發生的佔領中環運動正陷入膠著,香港大學民研中心民調顯示,民意已發生逆轉——支持撤離的香港人已達八成以上。此種現狀已給追求民主的學生提出警示,如果沒有法治,民主不但不會達致公平正義,反而會造成脫序與動蕩不安。十一月十九日凌晨一點多,香港的激進派還衝擊立法會,用鐵馬衝破玻璃和牆壁,讓市民擔心,是否佔領運動進一步變成暴民運動?

如果因為反對北京政府,而推動「去中國化」,反共變成了反華,拒絕文化中國和民間中國,則更讓自由民主成為無根之木。因為追尋民主必須拒絕法俄式的激進傳統,而承繼英美的低調與漸進的自由主義傳統(殷海光學生張灝語),在尊重公民自由、社會法治的根基上,改良傳統文化的基因,創造性的轉換(殷海光學生林毓生語)出一個自由中國,這正是殷海光留下的珍貴思想遺產。

在中國大陸,殷海光成為學者研究的對象,《自由主義的新遺產》、《煉獄││殷海光評傳》、《思想之旅││殷海光的生平與志業》等諸多嚴肅研究在近年不斷湧現。而殷海光生前著作,如《中國文化的展望》、《思想與方法》等在大陸公開出版的書籍,至今仍是中國人認識自由主義的學術類暢銷書,長期在京東、當當等圖書網站排名前列。

在台灣,對於殷海光當年被停課、禁書和監控居住的晚年,前台大校長陳維昭為之昭雪,他說,「這是政治力公然干預大學校園,破壞學術獨立,禁抑思想自由的濫觴」。而在二零零九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正式向殷海光的遺孀夏君璐道歉,稱讚殷海光為「自由主義的巨擘」。

落實法治限制政黨權力

台灣和香港在先一步追尋民主時,分離主義的勢頭則愈加凸顯,掀起「民主台獨」、「香港民主獨立」的聲浪。在殷海光的學生們看來,這顯然是殷師所極力反對的。「殷海光先生比誰都愛國,他不是愛國民黨、共產黨,更不是愛台獨。他希望國家好一點,對外不受人欺負,對內沒有壓迫。」林毓生說,這需要落實法治,the rule of law來限制權力,包括共產黨、國民黨和民進黨。

在林毓生看來,雖然台灣三十年來的民主成就,在形式上是成功的奇蹟││基本人權得到保障,政權轉移不再流血,但是卻忽略了更為關鍵的「民主的基礎建設」,而只是一味的去中國化,把民主等同於台獨。

林毓生說:「民主的基礎建設,包括法治的確立、公民文化和公民道德的培育,以及公民社會的養成。台灣的公民社會目前仍然停留在雛型階段,所以尚無法對憲政結構的改革、公民文化與公民德性的養成產生重大影響。」

「殷海光先生早在一九五零年代,即已公開強調民主的基礎建設的深思與遠見。任何一個社會,如要推動自由的民主,均必需極力進行民主的基礎建設;否則對於自由民主的期待,終將成為泡影。」在他看來,台獨的主張,則給了中共最好的武力犯台理由,極不利於台灣民主的基礎建設。

林毓生對台灣「民主與中國」的分析,也給香港的普選進程提供借鑑。如今香港普選正陷入巨大的泥淖之中——激進的街頭政治,全盤改變現狀的理想,正在違背「公民抗命」的最初理念,而變為以犧牲香港的自由和法治為代價。而自由和法治,卻是構成良好民主的基本要件。

香港正在發生的民意逆轉也足以證明,以犧牲他人正常生活、損害普通港人利益、破壞法治根基來爭取普世價值,絕非明智。並且,如果民主人士不與各色分離主義劃清界限,珍視民間中國和文化中國,香港的民主進程將遭遇更大阻礙。

中國至今仍未實現殷海光的思想遺產——亟待民主化的中國大陸,實現民主、卻陷入民粹和台獨困境的台灣,以及正在通過佔領中環運動爭取普選、也日漸陷入分離主義陰影的香港……兩岸三地面臨的自由中國問題,仍在殷海光的論述框架內,兜圈打轉。

這正是四十五年以後,兩岸三地仍需要回溯殷海光的最大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