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具有毫不妥協的領導者性格:《羅傑.費德勒》選摘(1)

2021-08-26 05:10

? 人氣

網球選手費德勒(見圖)被認為兼具優雅、風趣、才華,以及嚴肅、認真、毫不妥協的領導者特質。 (資料照,美聯社)

網球選手費德勒(見圖)被認為兼具優雅、風趣、才華,以及嚴肅、認真、毫不妥協的領導者特質。 (資料照,美聯社)

想贏得大滿貫賽事並成為世界上最佳球員之一,你需要具備卓越出眾的天賦──而在這方面,費德勒生來就很幸運。「他太有天賦了,對他的對手來說似乎不太公平,」出自於ATP巡迴賽內部週刊第一篇關於他的報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作家兼大學講師大衛.福斯特.華勒斯(David Foster Wallace)在2006年1篇著名的文章中,精闢說明了這些才能。華勒斯本人曾是地區級頂尖運動員,在標題為《費德勒打球猶如宗教體驗》(Roger Federer as Religious Experience)的文章內,他提出「費德勒時刻」(Federer moments)的概念,「就是指,當你觀看這位年輕的瑞士人打球,會看到下巴掉下來,眼睛凸出來,然後驚呼連連,讓你的另一半會從房裡跑出來問『沒事吧?』的這些時候。」福斯特.華勒斯描述費德勒比賽的優美與複雜,有時似乎違背了物理定律,並引用網球錦標賽上一位司機的話來形容,看費德勒的比賽「猶如一場瘋狂的宗教體驗」。對於那些主要在電視機前觀看網球賽的人,福斯特.華勒斯也指出現場比賽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電視網球之於網球直播,猶如色情影片之於真實感受人類性愛。」

費德勒的趣味性與精湛球技、他的精準度與不可預測性、他的豐富多變與高速打法、他的才能與智慧,這些都是他天賦卓越的鮮明印記。這些特質讓他很快成為網球運動裡最引人注目的運動員,但光憑這些還不足以讓他登上冠軍,也無法讓他稱霸網壇那麼久。這些特質或許可以給他帶來幾場漂亮的勝利,並可能(也在他自己的估計之內)讓他進入世界前10名。然而,在網球界,這樣的排名只是基礎營,邁向巔峰的最艱難階段還在後頭。而且,就像站在山脈最高的頂端一樣,網球界的空氣也會隨著你爬得越高而變得越稀薄,隨著你離目標越近,要求也越多樣化,每一步都變得越來越困難。

任何看過費德勒在球場接受採訪的人──總是侃侃而談、精通多國語言、詼諧幽默─都不禁承認他是為人謙虛、風趣,對自己和自己的命運都很滿意的人。他散發出一種「完美先生」的氣息:輕鬆、才華洋溢、友善、英俊、成功、那種對生命的渴望與活力具有感染力,並且在任何他能做的地方行善。

隱藏的嚴肅、一絲不苟,成就毫不妥協 體能師:他將人生哲學應用於發揮天賦

然而,這些印象是錯覺,掩飾了他性格中截然不同、更嚴肅的一面,若沒有這一面,他永遠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一個毫不妥協的領導者性格,不僅凡事要求自己,也會以此要求周圍的人,他把實現目標放在第一位。他無法容忍事情有絲毫馬虎;他期望自己的團隊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犧牲的意願,他要求達到最高標準。那些不符合這些要求的人可能會被拋下。即使在面對艱難的抉擇,他也能保持客觀,因為最後他的成功幾乎總是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所以他骨子裡這種強硬性格往往被忽視或低估。

他的體能師皮爾.帕格尼尼曾這樣說:「為了能夠充分開發自己的天賦,他將自己的整個人生哲學都應用於發揮天賦上面。」

這個使命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一旦確定自己想走的路,面對人生的各個部分都會毫不妥協。隨和、友善的態度,以及身為表演家的公眾形象掩蓋了他的真實樣貌:費德勒同時也是一位強硬、目標導向的完美主義者,他的要求極高,做事鉅細靡遺。他也承認,這項極具專業、收入豐厚的個人運動需要超乎常人的自我中心,沒有多愁善感的餘地。

20210825-(堡壘)《羅傑‧費德勒》立體書封(一般版特別版共用書封)(堡壘文化提供)
《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立體書封。(堡壘文化提供)

然而,這種對待自己和別人的嚴厲冷酷,並不符合他溫柔、感性和同理心的性格。正是這種柔情似水的一面,經常在他面對巨大勝利或痛苦失敗後出現令人動容的場景。但費德勒很快意識到,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必須具備鋼鐵般的韌性。他對完美的追求性格從小就很明顯,所以沒有什麼代價太高、犧牲太大的問題。他在13歲的時候,自己決定離家去完成瑞士網協的青年選手培養項目,令父母大吃一驚。十來歲的青少年必須忍受踏出舒適的家庭環境,離開自己的父母與朋友,他必須和語言不通的寄宿家庭共同生活,在承受思鄉之苦的同時,努力接受訓練和學習。他不再是最頂尖的運動員,此時的他是這個項目中最年輕、實力相對較弱的選手,但他還是鍥而不捨地堅持自己夢想。

費德勒永不妥協的性格就像貫穿其職業網球生涯的主線。當他意識到自己身體必須變得更強壯時,他聘請了最好的體能教練,讓自己接受嚴格的訓練計畫。當他意識到身為中歐人,經常會碰到許多重要賽事的高溫問題時,他將自己的訓練基地遷移到杜拜。在氣溫超過攝氏40度的仲夏裡進行訓練是鍛鍊的最佳方式,使他得以適應澳洲、加州和佛州等賽事的嚴酷環境。他公開表示,目的是為所有能想到的環境做好準備。

當他意識到記者會和媒體採訪是網球運動員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時,他幾乎毫無保留地敞開心扉,把他們視為提高網球和自己知名度的機會。當他越來越需要出席上流社會的時尚、紅毯活動,注意到穿西裝打領帶會不舒服時,他和米爾卡決定無論何時外出吃飯都要盛裝打扮,直到最後他真的對此感到很自在。

*作者雷恩‧史道佛,為《每日廣訊報》和《SonntagsZeitung》等多家報紙從事撰稿工作的知名體育與網球作家。出版過兩本關於羅傑‧費德勒的書籍。本文選自作者著作《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堡壘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