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流浪教練如何把德國推上世足冠軍?

2014-07-18 15:52

? 人氣

「若想持續成為全球最頂尖的足球強國之一,改革是唯一的路。」2006年7月13日,剛被任命為德國國家足球隊新任教練的勒夫(Joachim Loew),面對外界對他改革足球理念的質疑,做了如此回答。8年後的7月13日,德國隊捧起了代表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冠軍的「大力神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外界看來,德國奪冠理所當然,然而沒有勒夫這八年來堅持改革,沒有德國足協(DFB)願意給勒夫「屢敗屢戰」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德國今天的冠軍。

今年54歲的勒夫,出生於德國西南部黑森林區(Black Forest),這個地區曾出過天文學家克卜勒(Johannes Kepler),以及賓士汽車創辦人卡爾.賓士(Carl Benz)。到1960年代為止,這個地區內每個村莊,都還有自己製造時鐘的工匠。

身為工匠之子的勒夫,雖然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展現足球天賦,18歲那年獲得生平第一紙職業合約,但自22歲那年傷了脛骨後,勒夫就明白他再也不能成為頂尖的足球選手。

1994年,34歲的勒夫試著改行當教練,雖曾一度帶領斯圖加特拿下德國盃冠軍,但因為在聯賽失利,勒夫的教練一職被解雇。後來他輾轉到土耳其、奧地利等足球隊當「流浪教練」,其間又碰上球隊被降級到丙級聯賽、球隊破產等事件,勒夫也因此不斷的失業。

這個當選手與教練皆命運多舛的「尤吉」(Jogi,勒夫的綽號),在2004年因為一個貴人,改變了他日後的命運。此人就是1990年西德隊奪下世界盃冠軍時的前鋒、有「金色轟炸機」之稱的克林斯曼(Jürgen Klinsmann)。

秘密武器一:前教練理念

一改機械式踢球,走靈活華麗球風

自1990年世界盃奪冠到2004年,這十幾年來德國只拿過一次國際大賽冠軍。此外,德國足壇也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這支足壇傳統勁旅有淪為二流球隊的危機。於是德國足協大膽起用中生代擔任教練,試圖推動改革,在2004年,當時年僅40歲的克林斯曼出任德國隊教練,就是他邀請當時已失業三個多月的勒夫,擔任德國教練團中的助理教練。

克林斯曼上任後,完全改變德國隊的球風。在克林斯曼執教前,德國足球被譏為「機械式足球」,也就是每個球員都像機器人那般沒有自我意志,重複執行著教練的指令。這種球風強調團隊至上、鐵血紀律,雖然有效率,比賽內容卻像是看著一群機器人踢球一樣無聊。

克林斯曼擔任德國隊教練後,完全放棄這種打法。2006年世界盃,拉姆(Philipp Lahm)、波多斯基(Lukas Podolski)、史汪斯泰格(Bastian Schweinsteiger)等德國年輕小將,在球場上靈活的跑位、穿插、過人,完全顛覆世人對傳統德國足球的印象。克林斯曼自己也不像前幾任德國教練那樣「喜怒不形於色」,他在場邊手舞足蹈大叫大嚷,指揮德國球員進攻再進攻,德國足球第一次和華麗的「漂亮足球」有了連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