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威:學當原諒者 比當贏家更重要

2014-05-29 22:05

? 人氣

雖然我們無力阻擋信任瓦解的惡性循環,但是我們可以減緩速度、降低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不是可以試著別用過於極端的字眼,好比殺人魔、狂魔,標籤化反社會性格的人?試著從人的角度來理解,他們受過傷害,他們病了,是一群生病的人。

是不是可以肯定更多的努力,包括接納與寬恕?東海大學新聞稿中表示,「每一個人,無論憂喜勝敗,都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愛著他們,卻也不夠愛他們。」28歲受害人解青雲的年輕遺孀陳女士選擇放下仇恨,希望三歲和兩歲的子女永遠在樂觀和善良的環境中長大,而不是仇恨與悲傷。他們都是這時代偉大的勇者,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生命典範,而不是媒體經常報導的那些「成功者」。

是不是可以把捷運車廂裡的悲劇,轉化成一堂生命教育的課?我想起2011年挪威奧斯陸的槍擊事件過後三天,二十萬民眾手持各色玫瑰在市區內遊行,紀念死難者,試著用善良與愛消弭血腥暴力。

讓我們呼籲地方首長、行政官員甚至民眾到江子翠站,用和平與溫暖的儀式關懷憑弔這群生命曾遭威脅,以及喪失生命的受害者。他們雖然不是英雄,但他們每個人對台灣社會而言,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他們每一個人的長相,他們的個人故事,都應該被清楚的認識,清楚的熟悉,不再是模糊的面貌。

更多報導

別讓孩子記恨你一輩子:不管多丟臉,都要和他站同一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528/20140528_11.htm

蔡康永:每次一開口,我都把「我」這個字吞回去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528/20140528_21.htm

超弱!只要頭腦清楚的人就能輕易破解的「廢死」論述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528/20140528_31.htm

千萬別動不動就問老外「吃飽了沒?」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528/20140528_41.htm

手是人體縮影:性能力好不好,看無名指就知道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528/20140528_51.htm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