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籤下真實的烏克蘭

2014-03-14 21:43

? 人氣

克里米亞親俄民眾(歐新社)

克里米亞親俄民眾(歐新社)

烏國首都獨立廣場漸成獨立王國,誰對它都沒有絕對控制。俄語居民自有「回歸俄羅斯」的心聲,而廣場反對派未必全盤支持西方。被新聞標籤的烏克蘭,真心嚮往的是健康良好﹑「零腐敗」的政府管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親俄,還是親西方?倒向俄羅斯,還是加入歐盟?國際新聞中的烏克蘭局勢,可由一張張標籤來「解釋」。來到烏克蘭之前,我對這樣的「標籤化」闡釋存疑。如果說烏克蘭人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做選擇時,依據是「語言」——講俄語居民天然親俄羅斯,那麼中國大陸與台灣統一豈不是不用大費周章?如果情感的來源是「前蘇聯共同記憶」——波蘭、捷克怎麼鐵了心留在歐盟,對俄羅斯西擴心有餘悸?究竟是什麼因素推動人們對未來的選擇?

「俄羅斯!俄羅斯!」上萬人聚集在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市政府門前。有人爬上旗桿高台,降下藍黃兩色的烏克蘭國旗,換上藍白紅三色俄羅斯聯邦旗幟。一陣手忙腳亂後,終於把旗幟套上,拉動繩索緩緩上升。人群沸騰了,歡呼。

「為甚麼要俄羅斯而不是烏克蘭?」我問一名參與示威的中年女子。「本來俄羅斯答應給很多援助的,但是亞努科維奇走了,我的津貼怎麼辦?我女兒上學獎學金怎麼辦?這些都是俄羅斯給的!還有,烏克蘭不准我們講俄語!」

「擔心失去俄羅斯經濟利益」容易理解,「禁止講俄語」有點令人吃驚。在基輔這樣所謂「親西方」城市,我看到人們隨時在俄語與烏克蘭語之間轉換,甚至報紙雜誌上俄語書寫越來越多。人們對使用哪種語言沒有明顯好惡。事實是,前蘇維埃政府強推俄語,壓制烏克蘭語。烏克蘭獨立後,當局推廣烏克蘭語,俄語居民可能感到壓抑而後有反彈。而烏克蘭原總統亞努科維奇出逃,新政府魯莽取消了前總統在克里米亞及東部城市「推廣俄語」的政策,令俄語居民不安。

要和強者在一起

最關鍵的是,俄語居民從來只看俄方媒體報道,獲得的信息加重他們對前途的擔憂,加深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認同。「索契冬奧會就讓我看到俄羅斯強大,我們要跟強者在一起。」中年女子說。

頓涅茨克因煤礦開採、工人聚集漸漸形成城市,蘇聯時期叫作「斯大林」,是工業重鎮。跟許多東部城市相似,這裏講俄語的人口最初是前蘇聯工人移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八十年代初礦業規模擴大,同時建立化工體系,才引進技術移民,建劇院、影院,城市有了一絲文化氣息。

「有沒有發現,這裏沒有年輕人?」一片沸騰的「俄羅斯」口號聲中,喬治悄悄靠近我說。他是頓涅茨克國立技術大學教授,「旁觀」示威。喬治一九八零年大學畢業,一九八七年烏克蘭開始颳進「西方文化風」,兩年後蘇聯解體,輿論解禁。他說,自己雖然也是俄羅斯人,但更加認同西方價值,蘇聯只是「建立在謊言之上」。這也是頓涅茨克大部分年輕人的想法,所以示威中看不到他們。喬治二零零四年參與橙色革命,支持尤先科上台,「但是他讓所有人失望了」。「橙色革命」之後的十年烏克蘭沒有起色,也給親俄人口更加相信俄羅斯的理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