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美關係惡化─日本的戰略選擇

2021-07-20 06:50

? 人氣

茂木敏充把中日之間的領土爭議端擺上檯面,且還觸及中共認定的內政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茂木敏充把中日之間的領土爭議端擺上檯面,且還觸及中共認定的內政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日本內閣會議7月13日通過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針對台海情勢,若與去(2020)年的《白皮書》比較,今年的版本除了重覆「中國與台灣之間的總體軍事平衡,正在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差距可能逐年擴大」之外,還增加了下列的字句:「台灣局勢穩定對日本安全保障及國際社會穩定相當重要,日本有必要以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密切關注這一局勢。」我認為,新增的文字反映出日本外交戰略的一項重大調整,即從過去對中美的平衡政策,轉向對美國的逐步靠攏。

日本採平衡政策有長期的歷史背景。二戰後美日簽署安保條約,讓日本從美國獲取安全保障;而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則提供日本巨大的經濟利益。地緣政治使日本的外交行為表現出高度敏感特質,尤其在面對中美關係變化之時。

台海危機搞不清柯林頓政府意向

例如,冷眼看待1971年7月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秘訪中國大陸,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也在1972年9月「趕搭巴士」與中共建交。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跟隨西方對中共進行經濟制裁,但海部卻是事後第一個訪問中國大陸的西方國家領袖。

地緣政治因素促使日本對周邊軍事形勢的變化特別敏感。1996年爆發台海危機時,整個日本社會陷入恐慌,據說時任日本首相的橋本龍太郎為此數日「徹夜未眠」。日本應是搞不清楚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的真正意向,因為美國行政當局拒絕明確提供台灣強力的安全保證,如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裴利(William Perry)被問到一旦台灣遭到攻擊,美國可能採取何種反應,他的回答竟然是「將視情況而定」。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卸任後的演講收費高昂。(美聯社)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日本社會因搞不清柯林頓政府意向陷入恐慌。(資料照,美聯社)

日本擔心「處在狀況外」。明顯的是,日本視北韓為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但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直接打交道的手法,就讓日本感覺成了「局外人」。

川普的諸多「退群」行動,更讓具右翼色彩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得不採現實主義路線,謀求改善與中共的關係。2018年10月,安倍成為7年來正式訪問中國大陸的日本首相;而習近平原打算在2020年4月對日進行國是訪問,最後因新冠疫情而推遲。

安倍不是以犧牲美日安全利益,做為改善中日關係的代價,而是強化與中共的經貿關係。中共已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且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0年在全球貿易受新冠疫情衝擊出現萎縮的情況下,中日貿易還能逆勢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成長0.8%。

4月菅義偉訪美是轉捩點

菅義偉繼任首相後,承續前任安倍的平衡政策。2020年11月24日,美國大選揭曉後不久,中共外長王毅在東京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舉行會談,倆人在會談前對媒體微笑合影。從官方公布的會談內容來看,雙方的共識大於分歧。日本《共同社》還引述外交人士的消息指出,王毅在會上邀請茂木敏充於2021年訪問中國大陸。

僅管拜登(Joe Biden)在競選過程中,強調上任後將重建與盟國的緊密關係,但外交政策並非他執政初期的優先課題。然而4月菅義偉訪美是轉捩點,他與拜登的聯合聲明中,首次明確提到台灣。

而在菅義偉行前,王毅與茂木敏充通話,但這次互動的氣氛與上次截然不同,茂木敏充不僅提到釣魚台(中國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爭議和南海問題,並罕見地對新疆、香港等人權議題表達「強烈關切」。

2021年4月1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首次面對面會談。(AP)
2021年4月1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首次面對面會談。(資料照,美聯社)

一般認為,茂木敏充把中日之間的領土爭議端擺上檯面,且還觸及中共認定的內政問題,是因為判斷拜登上任後會高度看重美日聯盟。所以,日本對美國開始恢復信心,對中國的立場也變得更加強硬。但實際上,日本選擇靠向美國,是基於對中美關係和周邊安全形勢的評估。

首先,日本認為中國崛起,已改變地區戰略格局和權力平衡,且中美戰略競爭已呈現出長期的發展趨勢;其次,中共的內外政策,已成為影響區域安全的一個不穩定因素。此兩項因素皆投射在漸趨緊張的台海關係之中。

日本尤其擔心台海兩岸關係失控,會使日本遭池魚之殃。例如第一,中共對台軍事動作日趨頻繁,軍機擾台距日本南方的沖繩不遠;第二,美國強烈支持台灣,對台出售武器,幫助台灣發展自身的基本軍事裝備。

中共對美日聯手抗中的趨勢心知肚明

面對上述形勢的變化,日本可能採取的因應對策包括:1.在美日安保條約「周邊有事」的情況下,提供美軍行動所需的必要協助。2.在美國默認下,藉機重整軍備。3.積極參與美國與盟國在地區的軍事合作,如7月11日至12日,美、日、英、荷4國的反海盜聯合訓練。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白皮書》中,意有所指地表示「作為印太地區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的旗手,熱愛自由、堅信民主,對於無法守護人權一事深感憤怒,我們堅決反對有人以強權企圖改變秩序。」

中共對於美日聯手抗中的趨勢應是心知肚明的。中國大陸學者閻學通教授早在1996年5月出版的《中國國家利益分析》一書中即指出,「中美對立會導致美國在亞太合作中強化日美聯盟,以日本平衡中國在亞洲的大國作用,而中國則失去利用日美矛盾的可能。」因此,王毅在與茂木敏充通話時,語氣就顯得很強硬。

王毅批評日本作為「獨立自主國家」,不應「被一些對中國持有偏見的國家『帶節奏』」。王毅並反對日本介入涉疆、涉港等中國內政,要求日本「不要把手伸得太長」。

日本在中美戰略競爭下作出的戰略選擇,應是影響未來亞太情勢發展的最大變數。中美關係決定中日關係,如果中美關係「回不去了」,那中日關係也將很難回到從前。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