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私費民主稅制,讓窮人不再替富人買單《民主的價碼》選摘(5)

2021-06-20 04:50

? 人氣

反觀我提議的制度,捐款者只要捐出八十便士給慈善機構,不論他繳多少稅,該機構都能拿到政府的二十便士比照補助,而比較有錢的捐款者也不會拿到減稅優惠。比起減稅或抵稅,這樣的制度有幾個好處。首先是更便利,慈善機構只需要等個幾週就能拿到補助,而減稅或抵稅之類的財政措施常會拖上一年。其次,這套制度能遏制報稅詐欺,因為納稅人不再有動機謊報捐款。的確,基金會或政黨可能會想詐欺,靠虛報捐款來騙取政府補助。但根據經濟學家夏爾夫(Kimberley Scharf)和史密斯(Sarah Smith)的研究,至少在英國,慈善機構其實更常低報捐款,主要原因在於現有制度太繁瑣,慈善機構必須逐筆填寫捐款者姓名和金額,就算數目再小也是。不過,繁瑣並非無法避免。都二十一世紀了,再麻煩的手續只要系統完全數位化就能以極低的成本完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如此,比照補助還是面臨我所提過的一個侷限。雖然捐款成本對所有捐款者而言都相等(抵稅制也是如此),但種種跡象都顯示課稅所得偏低的人捐款很難超出幾十歐元,比較有錢的人則是可以一次又一次捐個幾千歐元。換句話說,雖然這兩種改革方案都能遏止現有制度的累退性,但平均而言,最高所得階級的捐款額仍然會遠高於最底層階級,進而讓保守黨獲得更多選舉資源。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最高所得階級的手頭更寬裕。這就表示政府將繼續每年花更多錢回應少數有錢階級的政治偏好,勝過傾聽大多數人的政治心聲,除非富豪的愛心完全跟繳稅有關,一旦捐款不再有財務上的好處,他們就會一毛不拔。

基於以上這些理由,我認為我們必須更進一步,採用新的做法,一套能真正確保所有公民平等表達政治偏好的公共補助制。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民主的價碼》一書,作者茱莉亞‧卡熱(Julica Cagé)為 法國經濟學家,從事發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以及經濟史研究。現為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 Paris)經濟學助理教授,公共政策科際整合評鑑實驗室(LIEPP)「評鑑民主」軸心計畫共同負責人。著有《媒體的未來:數字時代的困境與重生(暫譯)》(Sauver les médias. Capitalisme, financement participatif et démocratie)、《資訊不計血本(暫譯)》(L’Information à tout prix)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